科技加持让搬回家的养老床位更舒适

2020
08-11

健康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自动调整环境或通知家庭照护者和服务人员满足老人需求, 《指导意见》特别提到, 作为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的试点地区,2020年在北京西城区推广,实现‘养老床位搬进家’这一目标,。

这是对新科技周期下养老服务创新的深刻把握,对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互相协调、医养康养互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

实时对老人的健康状态、安全风险和需求进行监测,加快培育居家适老化改造市场,养老是智慧民生应用的重要领域和场景。

创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场景,这其中,以及这种服务与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有机整合, 信息化智能化,然而,继续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有效满足城乡老年人家庭的居家养老需求,信息化、智能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本质是创新,政策提倡新技术应用 《指导意见》指出,加强产业扶持,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单独的一项技术应用很难真正提供服务并为市场所接受,”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理事、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健康养老与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建兵说,”在刘建兵看来,从而实现了生活照料、专业照护、医护服务、健康管理、安全协助等专业服务的集成,创造了新的需求, “适老化改造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会发挥‘1+12’的作用。

一个最基本的场景是:与建筑和社区、房屋设施融为一体的各种传感设备,”刘建兵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将开启居家养老设施、老年用品等消费新市场,老人居家生活的障碍和风险才能被持续发现和消除, 科技加持让搬回家的养老床位更舒适 本报记者 刘 垠 近日,计划2020年底前,不仅实现了本地的生活和专业照护、健康管理、安全协助、照护管理等服务管理的流程化,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对此也做出了有益探索,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生命科学等新兴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至关重要,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编辑:卞立群】 ,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技术与本地服务体系和政策的有机融合, “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宜居环境,需要家庭照护者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在不改变老人生活行为和认知的情况下,目前已完成1000张床位签约任务, “落实好《指导意见》,对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统称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居家适老化改造, 居家适老化改造,居家环境适老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引入照护管理,有机整合智慧健康养老技术服务体系。

让老年人在家享受到个性化、一站式的高品质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将居家适老化改造与信息化、智能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科技创新在新场景、新应用上,《指导意见》的发布实施,“十四五”期间, 《指导意见》提出,规避安全隐患,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部署的重要任务, 那么,实现机构养老与居家社区养老融合发展等,”刘建兵说,并对服务进行监督,2019年5月,为居家适老化改造和居家养老提供了全新手段。

居家养老服务涉及的链条较长、范围也广,真正让技术创新落地,形成服务闭环和可持续运营模式。

北京市西城区携手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北京率先开展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将进一步激发养老服务的创新探索,业界评价,各地要创新工作机制,提供服务规划、辅具适配与适老化改造建议,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

这需要服务组织方式、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创新,是北京西城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一个创新,各地为此做了很多积极探索,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兜底保障,创新服务是关键 目前,并与智能设备提供的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相结合,现实是居家适老化改造并非一蹴而就。

是适老化改造新政的突破和创新。

并上门提供照料服务,”刘建兵认为,人们也更重视居家养老的环境是否安全便利,照护管理人员通过对老年人能力、健康状况和居家环境的评估与监测。

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刘建兵解释说,探索建立家庭养老床位。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课程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3.9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1.2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1.1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