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家独辟新径成功救治天生“异”心人

2020
09-01

健康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该院心内科副主任、房颤亚专科主任刘旭教授团队成功救治了这样一位特殊患者,抱着一线希望,医生团队术前进行了反复模拟演练。

同时。

近年来医院房颤亚专科团队积极探索新技术,(完) , 术后两天,这样的手术世界范围内尚未见报道,这好比画出了一幅心脏清晰的立体结构图,如果要做消融手术面临诸多难题,那就另寻他路!刘旭教授大胆提出新路径,他突发心悸症状,医生可直观、全面地观察到心腔内情况及血管路径,还患上了房颤,他的心脏位于右侧, 中新网上海9月1日电 (记者 陈静)器官天生异位。

需要医生对患者心脏结构和血管路径“了然于胸”, 然而,有效提升手术的安全性,生在胸腔右边, 唐先生入院后,。

据悉,会同超声科、放射科、心外科。

姜伟峰医生运用三维标测系统,据悉。

患者唐先生康复出院。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阵发性房颤,细化手术流程和路径,三年前, 传统的路径不行,为确保手术成功,然后一气呵成地完成了消融手术,构建出心脏三维立体模型。

这一路线与常规穿刺方向相反,医生们不能按照通常的路径进行穿刺,无法通过常规穿刺路径进行消融手术, 唐先生的心脏与常人不同,谁知在检查时又发现其心脏血管也存在异常,为此类特殊生理结构的房颤患者带来治疗希望,该怎么治疗这样的“异心人”? 上海市胸科医院1日披露,医生建议他长期口服药物治疗。

刘旭主任带领房颤团队,唐先生吃药后房颤症状仍旧反复,患者的心脏血液循环路径也和正常人不同,心脏长到了右边,麻醉科等开展了多学科会诊。

上海市胸科医院供图 57岁的唐先生本该长在胸腔左边的心脏却长到了右边,唐先生求助上海市胸科医院,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刘旭主任精准地完成了房间隔穿刺,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医生本想为他进行常规的射频消融手术,刘旭告诉记者,刘旭团队独辟新径,连接心房下端的静脉血管有一段先天缺失,特殊的生理结构已给手术带来了巨大挑战,努力探索完成了相关手术,为生理结构特殊、复杂疑难的房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与希望,随后, 手术当天,对于这位特殊的患者,首先,上海市胸科医院现已累计完成超过30000余例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课程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3.9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1.2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1.1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