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专家:张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 题:城市保护与景观风貌管理的思考内容摘要:城市
保护(urban conservation)理论与实践源于二次大战后欧洲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遗产保护运动,我国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为基础的保护规划实践有其自身的特色。在“把全生命周期健康
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要求下,城市保护的策略、规划和管理,建成环境遗产与城市设计管控、
景观资源管理的关系等需要深入探讨。
城市规划在保护、保存和资源管理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以存量规划为基本特征的城市空间规划中,需要思考城市土地作为资源、资产和资本的价值与属性,将建成环境的整体品质、空间正义、环境伦理等作为存量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讲座将结合国内外相关实践案例,探讨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建成遗产保护传承、景观风貌维护管理、城市有机更新策略的未来方向和实施路径。
各位清华同衡的设计师、老师、领导,各位同仁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清华同衡总工办在清华同衡成立20周年这么重要的日子邀请我来这里进行交流学习。借这个机会谈一些
我个人对城市保护和景观风貌管理的认识和思考,特别是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时期如何关注城市保护的课题。今天大概讲四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讲建成遗产和城市保护的基本概念。首先要把“建成遗产”的概念大致说一下,但是时间关系不一定说得清楚。我写过一篇题为《城市建成遗产概念的生成及其启示》的文章,发表在《建筑遗产》杂志上,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这里面对西方建成遗产的形成过程做了回顾。
第二部分会讲一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清华同衡遗产中心这些年对名城保护机制完成过不少重大课题,在名城保护规划方面也有一些创新。所以这部分内容就不用详细讲了,但还是会要涉及相关问题。
第三部分讲景观风貌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维护管理?维护管理应该怎么做?当然这些内容与城市设计或者是城市设计管理是有一些关联的,还包括空间规划体制改革。会结合一些案例来分析探讨。
最后一部分特别重要的,就是在我们国土空间规划或者是整个空间规划改革的情形下,历史风貌保护、维护管理或者叫景观资源管理,到底有什么关系?我希望借助清华同衡的平台,能在空间规划改革和机制完善过程中让更多的人来更加关注、并更好地促进建成遗产保护、城市保护规划、城市特色和风貌维护管理等工作。
一、建成遗产与城市保护1. 建成遗产的概念先讲第一方面,建成遗产是什么?我先拿常青院士的观点说一下。四年前他在“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设遗产学术委员会”成立的仪式上讲到:“建成遗产”是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界比较常使用的概念,泛指以建造的方式形成的文化遗产,由建筑遗产、城市遗产和景观遗产三大部分组成。将这个概念在空间的范围内扩展,其另一种表述方式就是“历史环境”的概念。就是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的城乡建造环境及其景观要素,特别是我们用的比较多的历史地区、历史风貌区、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等等。他也讲到了“历史环境”的概念外延还包含可能没有那么完整,看起来比较破败或者是不够完善,但历史地望影响依然深厚的地区。
��图1 保护工作的层次(对象)关系(J. Rosvall绘)
这是国外学者J. Rosvall多年前整理出来的。保护工作的层次或者说是对象,从博物馆里的可移动的文物,或者是收藏的重要馆藏物品,到历史建筑和城镇,到建成环境,然后到文化景观,再到比较普通的景观,一直扩展到全球的自然系统,以及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可以把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包含在这个大框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