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视力模糊或许为老花眼初期现象

2021
06-24

疾病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常常,我们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眼睛疲倦,有时甚至有眼痛、眼红、头痛或流眼泪;从远距离物体转向近距离物体时,会有短暂视力模糊,但眨眼后又可以看清楚,以致有些人不以为意。但眼科专家提醒:其实这已经属于老花初期现象。

  老花眼,是一种生理退化现象,步入40岁后,眼睛晶状体逐渐变硬及增厚,失去了原有的弹性,再加上眼球内负责调节远近的睫状肌调节能力下降,使到观看近物时,影像投射的视网膜无法完全聚焦,所以近距离的物体会变得模糊不清。

  不过,眼科医生认为,只要咨询专家,透过适合自己的方法面对问题,老花是可以预防的,而且防治起来也并没多么可怕。

  用电脑过量,老花提早发生

  基本上,老花从40岁开始,如果一向用眼习惯不正确,有可能提早至38、39岁发生。眼科专家认为,近年来发现很多未到40岁便有老花的患者,分析他们产生老花的原因,很多都是长时间集中工作及使用电脑过量有关。专家提醒年轻人要好好护眼,尤其是勿长时间使用电脑,并多观看远方绿色物体,让眼睛有足够休息及处于放松状态没,这样便可避免老花提早来临。

  眼科专家还提醒,不正确用眼还会增加老花的速度。假设40岁左右开始有50度老花,随时间的流逝,一般情况下到了60岁就平均增至300度左右,之后度数会稳定下来。然而老花的增长速度可快可慢,很视乎个人的用眼习惯。

  白领如果经常使用电脑及需要看近物工作,回家后眼睛又缺乏休息,仍继续专注使用电脑,老花的速度会很快,平均每年增加50度左右,不用几年,老花度数已与一个60岁的长者无分别。反之,一个生活较为悠闲的人,甚少需要全神贯注观看近距离事物,老花速度自然较慢。

  老花眼镜,并非以度数来衡量

  不少人在最早阶段都非常抗拒自己有老花,就算有怀疑也置之不理,这不单造成生活不便,更会使眼睛疲倦问题严重,影响精神状态。眼科专家强调,老花属于自然现象,至今没有方法使之消失,唯一可做的是接受现实,并透过老花镜减低因老花所带来的不便。

  是否需要老花镜,并非以老花度数来衡量,而是要视乎患者的生活方式,包括工作环境、时间及性质,如果他属于典型上班族,常用电脑及处理文件,就算只有75度,也需要使用老花镜。如果属于悠闲生活型,眼睛毋须近距离阅读,就算有100多度老花,也可以不用老花镜,而且对日常生活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够使晶状体恢复正常弹性的方法,但可佩戴正确度数的老花镜来对付老花眼。现时有不同类型的老花镜,针对使用者的需要。使用者应先向眼科医生咨询,确定自己适合哪一种方法。此外,更不应自行在街边购买所谓的老花镜,因这些镜片只采用放大镜的原理,若长时间使用,不但引起头痛、晕眩、眼睛疲劳等问题,实际上亦无法把老花问题解决。

  老花隐形眼镜,并非人人合适

  虽然市面上也一些专为老花人士而设的隐形眼镜,但眼科专家指出,使用老花隐形眼镜

  需符合某些条件,例如本身有近视,并已有佩戴近视隐形眼镜的习惯,当然较容易接受老花的隐形眼镜,不过由于老花隐形眼镜未能对付散光,所以,散光较深的近视者未必适用。至于没有近视过的人,又希望戴老花隐形眼镜,可能需要时间学习和适应,甚至因适应问题或本身眼睛情况(如干眼)而无法佩戴,最终还是需要选择其他方法。

  另外,这种隐形眼镜只帮助患者看清近距离的物体,并非人人可接受。眼科专家说,若由近视隐形眼镜转为老花隐形眼镜,会发现看远景时会较从前逊色,不过普遍上班族都弃远取近,因为工作时主要看文件、电脑为主,只要能够看清楚近物,看远景差一点也无妨。

  老花眼矫正方法透视

  矫正老花眼最常用的方法是佩戴正确度数的眼睛,其中包括以下两种,通常适用于有近视人士:

  双焦点眼镜:有两个焦点,使用者要利用镜片的不同部分来看远和看近,上方可看远,如看电视;下方可看近,例如阅读。

  渐进式眼镜:具有多重焦点,度数由上至下逐渐变化,通常上方看远景物,下方位置看近距离,而中间用来看中距离东西。

  没有近视的老花人士,可佩戴只帮助看清近距离物体的老花镜,待阅读时才戴上,其他时间可毋须使用。因近视而佩戴了隐形眼镜的人士,可按眼科专家指示,同时佩戴老花眼镜。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3.9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1.2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1.1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