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左丹 陈惠芳 何力柱通讯员 邓进
收治1741例、重症372例、危重52例、死亡1例 ……
这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救治手足口病患儿的一组数据。时间为今年3月中旬至5月底。这组数据显示,52例危重患者仅1例死亡。 如此低的死亡率的背后,是一场持续了2个多月的大救治。
90张病床,
却来了237名患者
每年3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流行期。患者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
自治州人民医院作为自治州重症手足口病救治的唯一定点医院,每年都会与手足口病展开一番生死较量。而今年的这场“袭击”比往年来得更早,更为凶猛。
从4月10日开始,该医院儿科手足口病患儿人数激增。病房只有90张床位,需要住院的患儿却达到200多人,最高峰达237人,人数比去年翻了一番;儿一科医生12人、护士38人,自3月中下旬以来,全部取消了休假,加班加点工作,但依旧人手不够。
“这种紧张状况一直持续到了5月初。儿科医护人员为了抢救病人,有的通宵没睡觉,腿都站肿了;有的一个星期都没回家,吃住全在科室。”自治州人民医院副院长罗勇向记者介绍。
全院动员,
一切为了患儿的生命
“为了每一位患儿的生命,我们一定要全力抢救。”面对儿科的紧急状况,自治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彭剑涛、院长周明欢坚定地表示。
医院未雨绸缪,年初投入了200多万元,增加了7台呼吸机、1台血气分析仪、20台心电监护仪,并专设了针对手足口病的核酸检查室。“核酸检查室设立后,当天就可以给收治的患儿进行分类,及时抢救危重患者。今年最危险的病毒是EV71病毒,它的重症死亡率达到了90%,而我们检测出的316例EV71病毒感染者中,仅1例死亡。这得益于早发现,早诊断。”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儿一科主任石敏说。
病床不够,医院将儿科输液站、候诊大厅全部改造成临时病房,满足患儿的需要。
人手不够,医院党委全院动员,开展“牵手爱心,牵手儿科”活动,招募护士志愿者到儿科支援。
很快,140多名护士志愿者充实到了儿科,自治州卫生局又调配了3名儿科医生前来支援。医院主管护理的副院长傅腊莲来到儿科,为患者服务。
医院还投入10多万元,在儿科开设了降钙素原、脑钠肽两项床旁检验,早期筛选重症患儿,及时进行救治。与此同时,对儿科医护人员进行手足口病治疗规范培训。
医院药剂科也早早行动,年初就在全国采购丙种球蛋白,为击退手足口病病毒提供了药物保障。
精心救治,
苗族患儿转危为安
在自治州人民医院儿一科病房,自今年3月以来,已收到了手足口病患儿家属送来的10多面锦旗。每一面锦旗后面,都有一个感人的生命故事。
4月26日下午5时许,一名从凤凰转来的手足口病患儿被紧急送到了儿一科。患儿小石头(化名)年仅1岁多,苗族,父母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小石头转到自治州人民医院时,已呈危重症状况,肺出血,休克,心肺功能衰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必须马上住院抢救!而送患儿进院的爷爷奶奶没带一分钱。怎么办?
“孩子生命要紧,先抢救再说!”
随后,石敏马上给患儿上呼吸机,进行抗休克、脱水等治疗。患儿病情重,需要一边补液,一边脱水,石敏就守在患儿床边,给患儿推药,补液、脱水,纠正休克……经过6个多小时的紧张奋战,当天深夜11时许,终于把小石头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原标题:当手足口病袭来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