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儿童标准体重自测!过胖影响发育和健康!(建议收藏)

2021
07-22

疾病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以下文章来源于妈妈手册 ,作者晨妈

妈妈手册

百万妈妈交流育儿经验,教你如何做一个好妈妈!

作者:晨妈

来源:妈妈手册(ID:jqfans)

前几天,微博刷到“上海一幼儿园为小胖墩制定减肥计划”的热搜,引发家长们的热议。

看着这么多小孩子认真做运动的模样,说实话,晨妈感到好笑的同时,也愈发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

现在的小孩越来越胖了。

根据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不断攀升。

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由0.5%增至7.3%!

若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到2030年,肥胖儿童基数会变得更大!

别说数据了,有时在小区随便晃上一圈,或者在校园门口看来往的小孩,不说十个娃九个胖吧,但一半以上都不瘦。

一个个敦实的模样,绝对倾注了家人们无尽的疼爱。

前几天,买东西时看到店老板女儿小小的身躯,承受着超乎年龄的重量,没走几步,说话都有点喘了。

看那情形,店老板肯定没少让孩子吃炸鸡~

不仅父母们疼爱孩子,下意识让孩子多吃,很多时候,家里的老人也是孩子肥胖的重要助攻:

你看我大胖孙子多可爱,吃得可好了;

你家娃也太瘦了吧,没我家娃敦实~

听听这些“以胖为美”的想法,不禁为他们家的娃感到担忧,因为小孩的过度肥胖真的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讲肥胖的危害之前,先和大家说下判断孩子肥胖的标准

因为有些孩子只是看起来胖一点或壮一点,但还未达到肥胖的标准

至于具体如何衡量孩子是否超重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世卫组织建议使用的评估标准:BMI(体重指数)。

BMI=体重(Kg)÷身高(m)⊃2;

再详细划分年龄和性别的话,可参考之前卫健委发布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用于筛查6岁~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是否超重或肥胖。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男孩12岁,身高1.5米,体重50kg,那么套用公式就是:

BMI=50÷(1.5)⊃2;=22.22,对照表来看,介于超重和肥胖之间,那这个男孩就是超重,而不是肥胖。

当然,对照到学龄前儿童,运算公式也有所调整——

1-6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7

7-12个月: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5

1岁以上:标准体重(千克)=8+实足年龄×2

根据公式:(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100%,如果超过了标准体重的10%,可以看做超重,一旦超过了20%,则属于肥胖。

所以,各位家长们,可以对照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看看体重是否达标哦~

肥胖,带给孩子的危害

任何事情做得太过,都不是一件好事。同样,当儿童体重达到一定基数时,也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伤害。

1、下肢畸形发育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承重方是我们的下肢,如果体重过重的话,会给下肢带来负担。

长此以往,下肢可能会不堪重负而变得畸形发育

孩子年幼,如果任其发展,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一定要及早帮他们调整这种状态。

2、睡眠常有呼吸不畅、打呼现象

人的鼻、咽、颈部如果堆积太多脂肪的话,很容易会导致睡眠障碍。

比如出现呼吸不畅、打呼甚至打鼾的情况,以及慢性大脑缺氧等。

不知大家可否还记得发生在18年的一个事件,江西一个4岁男孩在睡梦中呼吸暂停去世,罪魁祸首就是肥胖。

因而,请家长们重视孩子的肥胖问题。

3、引发各类代谢性疾病

毋庸置疑,肥胖是由脂肪堆积导致的,而脂肪的堆积也恰恰是因为身体代谢不够或代谢不了才囤积为脂肪。

所以,肥胖使脂肪囤积过多,容易导致脂肪代谢异常,出现脂肪肝。

严重的甚至会发展为肝硬化,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发育。

4、心肺功能变得低下

从上文那个店老板女儿说话大喘气就可看出,肥胖的孩子稍微活动下,就会气喘吁吁、心跳加快、容易累。

这些都是过度的肥胖造成的,脂肪堆积挤压到其他器官。

除了身体层面的危害,其实,孩子过度肥胖,也会引发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比如会让孩子变得极度不自信,因为自己笨拙的动作会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嘲笑,都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3.9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1.2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1.1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