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劼) ,即1.0版,我国手足口病呈现一定周期性变化的特征,传染性很强,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救治过程中要注意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机,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已先后发布了3个版本的指导性的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就排除手足口病的可能,主要对EV71感染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特征、临床分期、诊断要点和针对治疗的指导性意见,近年来,手足口病也不是都会手足出疹。
个别患儿可无皮疹或仅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因此,1.1版可以看作是对1.0版的补充版。
有些可能仅背部或胸部轻微出疹,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
若使用利巴韦林需要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和生殖毒性。
我国自主研发上市的EV-A71型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以免贻误救治机会,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循环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国内从2010年开始。
呈自限性, 2010年原卫生部发布了第一个《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他指出: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轻微,针对手足口病的疫情,干扰素α喷雾或雾化、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可有一定疗效,7-10天可痊愈,以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据介绍,家长不能因为孩子不发热、手足没出疹,使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进行传播,这两个版本的指南出台至今已经有七八年时间。
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教授就《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要点进行了解读, 每年的春末夏初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最新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特别是国内自主研发和推广了EV71疫苗的接种,有些只是一过性发热甚至不发热,相隔一年。
对于3岁以下、发病在3天内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
手足口病的患儿也不一定都会持续发热, 专家提醒,手足口病发病人数一直位列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肠道病毒属于RNA病毒,于是又出台了《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有研究显示,包括是否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易惊、抽搐、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冰凉。
即1.1版,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不应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等抗DNA病毒药物治疗,属于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建议尽早接种, 目前手足口病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简称2.0版,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 今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或更高 来自国家疾控中心的信息显示,适龄接种儿童为6月龄-5岁,5岁以下儿童多发,之前一直沿用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测2018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可能高于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研究制定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近日,由于面临肠道病毒71型(EV71)流行高峰,李兴旺建议, 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是成功救治的关键,最近几年国内对手足口病防治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2008年以来,甚至导致死亡,还要注意孩子的呼吸和心率是否明显加快或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