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乳腺增生您的疑问这里都有解

2021
08-05

疾病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乳房老是痛,自己都能摸到肿块,不会是得了乳腺癌吧?”“听说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乳腺癌?”“医生让我做乳腺钼靶检查,辐射会不会很大?不做行吗?”对于乳腺增生,人们总是有数不尽的疑问。乳腺增生病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占全部乳房疾病的70%~80%。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且发病率逐渐增高,十年间发病率快速上升近1倍。本期,我们邀请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专家,为您讲述关于乳腺增生的那些事。

谁的乳腺更危险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本质上是由于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与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正常结构错乱,易反复而难治愈。临床上一般分为单纯增生、腺病与纤维囊性增生三类。在我国,乳腺增生多发于30岁~50岁女性。除了年龄,它的发生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情绪异常 焦虑、抑郁、恼怒等负面情绪是诱发或加重乳腺增生的重要原因,乳腺增生本身也会加重不良情绪而形成恶性循环。

乳房疼痛与情绪的相关性在传统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均有阐释。中医学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在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乳房为宗经之所,肝经挟乳头上行;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情志所伤,致肝气郁结,气血不畅,乳房经络受阻,表现为乳房局部胀痛或游走性疼痛,常伴胸闷胁胀、急躁易怒、胃纳欠佳、入睡困难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乳房疼痛与精神心理疾病具有相关性。86%轻度乳房疼痛、52%严重疼痛患者可以通过语言解释、排除顾虑后得到缓解。

多次流产 在妊娠不同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渐进性改变,乳腺呈现“增生—成熟—分泌—复旧”的阶段式进程。而流产破坏了妊娠期正常激素水平变化过程,未能成熟分化的乳腺细胞可能出现复旧不全,反复、多次流产增加了乳腺增生发生的概率。

饮食不当 中医学认为,女性乳房为胃经所主,如饮食不节或忧思过度,损伤脾胃,则会累及乳房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偏嗜肉食可提高乳腺增生发病率。因为脂肪摄入可通过影响丘脑—垂体轴增加雌激素分泌;过食肉食也会改变肠道菌群,增加类固醇的雌激素转化,升高体内雌激素水平,导致乳腺增生的发生。

晚婚晚育 研究表明,适龄生育、充分哺乳是乳腺的保护因素。如晚婚晚育,初产年龄大,使这些保护因素缺席或延迟,可增加乳腺增生的发病率。此外,初产年龄大的女性一般工作和社会压力较大,更容易由于情绪因素加重内分泌紊乱,进一步增加本病的发生率。

乳腺增生不是女性“专利”

有的女性可能会问:为什么就我得了乳腺增生?其实,乳腺增生病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占全部乳房疾病的70%~80%。不仅如此,男性也会患乳腺增生,又称为男性乳房发育症或男性乳腺增生症,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结节、腺体增大、局部疼痛等。临床上可分为生理性、病理性以及药物性三大类。

生理性 生理性的男性乳房发育症较为常见,在新生儿期、发育期和老年期均可发生。新生儿期的发生率为60%~90%,可能与母体雌激素影响相关,一般1周后消失,偶见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青春期男性乳房发育症多见于10岁~17岁,发生率为48%~64%,可能与生长激素、性激素及肾上腺激素对乳腺的刺激有关,有一定自愈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在17岁前消退,晚的可在20岁前自行消退。老年期男性乳房发育症的发生率约为40%,多在50岁以后出现,可能与体内雄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病理性 病理性的男性乳房发育症是指继发于某些疾病的男性乳房异常发育,通常是由于疾病导致雌激素水平绝对或相对过高,体内雌雄激素比例失调,或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程度增加所致。常见的原发性疾病主要包括睾丸肿瘤、睾丸炎症、肾上腺皮质肿瘤、原发和继发的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肾疾病等。

药物性 药物性的男性乳房发育症是指使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导致的男性乳腺增生。常见药物包括胺碘酮、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部分镇静药物(如地西泮、苯妥英钠)、异烟肼、酮康唑、甲硝唑、酚妥拉明、螺内酯、茶碱等。

对于病理性和药物性的男性乳腺增生症,应积极寻找诱因,治疗原发病,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大部分男性乳腺增生,尤其是青少年的生理性乳腺增生是不需要特别治疗的。对于不能自行消退的乳腺增生,药物治疗尤其是中医药疗法能发挥很好的疗效。

怀疑乳腺增生怎么办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3.9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1.2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1.1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