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近视家长焦虑?厘清六大误区、切勿病急乱投医!

2021
08-06

疾病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人民网北京4月1日电 (记者崔元苑)“孩子近视了,怎么办?”这恐怕是目前很多家长焦虑和恐慌。只要临近开学,大医院的眼科门诊的近视患者中,经常能看到 4、5岁的“小眼镜”。 在身边,很多5、6岁幼儿园的小朋友已经开始戴眼镜了。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4.5亿,其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约为30%,大学生约为90%。视觉健康形势不容乐观。改善儿童、青少年近视刻不容缓!

“听说多吃蓝莓能防近视”、“听某某家长说针灸按摩把小孩近视治好了”,“是不是一旦带上眼镜就摘不了了”,“要不给孩子做个近视手术”……,社会上流传着许多防治近视的说法和方法,到底是真是假?哪种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孩子呢?为此,人民健康采访和综合了多位权威眼科专家的观点和建议,给广大家长们纠正一些认识误区、普及一些近视防治的科学知识。

科学防控近视,首先要廓清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因为这些误区有可能错过孩子视力发育的黄金期,或者耽误孩子的治疗,导致近视越来越深。

误区一:做眼保健操无用

专家:有用,但不能保证不得近视

从上世纪60年代就一直在全国校园推广的眼保健操,如今却要面对“小眼镜”越来越多的尴尬现况。很多家长质疑,眼保健操到底有用没用?

“在正确做眼保健操的情况下,对近视防控确实有作用。”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说,通过五年的科学评估、研究,认为眼保健操确实可以缓解视疲劳。眼保健操是预防近视的一种方法,要鼓励孩子正确做眼保健操,但并不是说做了眼保健操就百分之百不得近视。

误区二:做了近视手术就不近视了

专家:不是治疗,是矫正,并有眼底并发症风险

近年来,近视手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越来越多近视人群通过手术恢复视力,也成了很多家长的选择。很多家长还认为做了手术,就把近视治好了。

王宁利解释说,在进行近视矫正手术前,医院会进行严格的术前筛查与评估,一般需要满足18周岁、度数完全稳定两年以上等条件。另外,近视手术的实质不是一种治疗,而是一种矫正。手术之后,近视眼还是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者,仍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眼底并发症。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龙琴教授也指出,做近视手术是为了摘眼镜,并不意味着做了手术之后就不是“近视眼”了。

误区三:多吃某种水果、补品能防近视

专家:只要三餐营养充足均衡,就不会影响到视力

在坊间、在朋友圈,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看到诸如多吃蓝莓、圣女果、猕猴桃等果蔬对眼睛好的信息……于是,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保护视力,会刻意让孩子多摄入相关的食物,这些食物真的有护眼神效吗?

“对于青少年来说,只要三餐营养充足、均衡,就不会影响到视力。希望通过增加各种营养来防治近视的想法是错误的。”王宁利说。他更加反对家长为了帮助孩子防控近视,给孩子多吃补品,因为吃太多补品反而容易诱发小儿肥胖症。

误区四:散瞳检查对孩子眼睛有害

专家:散瞳没有伤害,避免强光照射和近距离用眼即可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配完眼镜后,按需更换眼镜即可,不需要去做散瞳检查,甚至对散瞳有些恐惧。

对此,龙琴说,事实上散瞳是没有伤害的,通过散瞳可以检查周边的眼底,尽早发现其他问题,尽早治疗,尽最大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记者也从医院了解到,在诊断孩子真假近视时,眼科医生也会通过专业的散瞳验光,来检查排除其他眼科疾病,甄别真、假性近视。

对于家长的顾虑,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专家解释说,散瞳后所产生的瞳孔散大,会出现畏光、视近困难,均属正常现象,家长无需担忧。只需要在散瞳后避免强光照射,不要近距离用眼即可。正常剂量的散瞳药很少产生其他副作用,只有极少数儿童会因药物副作用出现一些症状,这时候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误区五:眼镜一戴,度数只会越来越深

专家:近视眼度数发展与否和戴眼镜并无直接关系

孩子近视之后,什么时候该戴眼镜成了问题。一种说法是,儿童近视不能太早戴眼镜,度数会越来越深。的确有不少家长被这种“观点”影响,在对待孩子近视这件事上,喜欢拖。担心一旦戴上眼镜,脱不下不说,度数还会越来越深。真的是这样吗?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北斗夜话》——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个性化药学服务

3.9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2020改善慢病药学服务赋能计划

1.2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患者APP开启“互联网就医新模式”

1.1万人加入学习

打开微信扫二维码详细了解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