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耕地1594.09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十六连增”年产能超过1500亿斤的黑龙江省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仓石”。近日,记者随“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组走进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和伊春市,倾听了当地居民的小康愿景,见证了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智慧农业”闪耀田间地头。在“中国绿色米都”北大荒农垦集团公司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副场长韩天甲满脸自豪的笑容,通过七星农场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再通过智能农机装备,可以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每亩种地成本平均节省200元,大米销售价格平均一斤可以多卖一角钱。
北大荒农垦集团公司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无人驾驶插秧机在自动插秧。 张兴龙 摄
“现在全程机械化作业,年均收入可达10万元。”在北大荒农垦集团公司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农户周春曲看来,他在“智慧农业”中品尝到了“小康味道”。
民族特色改变贫困生活。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靠打鱼为生的孙玉林依靠制作鱼皮画每年增收五六万元,还成为了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彻底告别了借钱过冬的日子。“一边传承了赫哲族文化,一边增加了收入,这就是幸福生活”。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玉林在创作鱼皮画作品。 张兴龙 摄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村民何淑艳,禁捕期间帮助村里看船,一个月能挣3000块钱。“村里照顾我这样的贫困户,虽然辛苦点儿吧,但我挺满意的,这就是幸福”。
打造扶贫产业共奔小康。在佳木斯市桦川县悦来镇苏苏村,李东为让孩子吃口绿色菜,将120亩大田变成扶贫果蔬园。“我的愿望实现了,还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这就是幸福生活”。
苏苏东旺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东介绍合作社相关情况。 张兴龙 摄
转型创业焕发林区新活力。在伊春市友好区上甘岭镇溪水经营所,退休林业工人刘养顺打造特色农家院,带动子女和6名亲友再就业,开启小康生活新出路。
一路走访,记者采访了农民、渔民、村干部、合作社理事长……听到的小康愿景也大不相同,甚至有的人不能具体描述出小康生活的样子,但是他们脸上洋溢的是幸福的笑脸,心中充斥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满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