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大雨洗礼着大山,空气中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在海拔1200多米的重庆市万州区罗田镇梓桐村7组石寨堂,石斛林在雨水的冲刷下苍翠欲滴,年逾七旬的谭仕忠正站在泡桐树下专注地清理自家石斛林里的杂草。
“你可别小看这些指头大小的药材,每年能给我带来几千块钱的纯收入。”谭仕忠指着石头缝里和树上的石斛对记者说,这主要得益于当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石斛产业。
谭仕忠的家位于石寨堂,是一个与湖北利川建南接壤、满眼都是山、满眼都是石林的高山村。“地无三尺土,路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曾是石寨堂最真实的写照。
“吃的是三大坨,住的是沟沟壑,睡的是包谷壳,烤的是转转火。”谭仕忠说起以前的生活,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告诉记者,因为自己和老伴年迈多病,加上不识字,难寻好工作,就留在老家务农,有时庄稼还会被野猪糟蹋,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万州区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谭仕忠一家被识别为建卡贫困户。
4年前,当地干部到家里来动员他发展石斛。石斛苗每丛4.5元,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补助1元,罗斛公司补助2.5元,而且有研究院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石斛采摘后由罗斛公司以市场价直接收购,贫困户只要出1元钱就可以开始种植。
面对如此诱人的扶贫政策,谭仕忠决定试试看。2017年,谭仕忠种植石斛1900丛,一年后纯收入1000多块钱。“没花多少本钱,活轻松,又不占田地。”尝到甜头后,谭仕忠2019年定了2000株石斛苗,2020年初采摘后卖了将近4000元。
“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自来水流到了水缸里,这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政府和干部又真心实意帮助我们这些老百姓,我们自己也要加劲。”已经稳定脱贫的谭仕忠乐呵呵地说,他明年计划将石斛种植规模再扩大一倍,争取年收益在5000元以上。
罗田镇组织委员魏国强介绍,梓桐村是万州1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梓桐村是当地有名的“三无村”,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增收来源。全村643户2568人,建卡贫困户达80户259人,其中100多人的石寨堂,贫困户占30%。
2015年,经过多次考察,结合梓桐村的实际,罗田镇因地制宜,引进仿野生石斛种植产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包括29户贫困户在内的61户村民种植石斛,每年石斛采收后,公司按照1200元/公斤向农户回收鲜条,农户每年每丛石斛有2元左右的收益。
“当地的气候、环境都很适宜石斛的生长,第一年就成功了。”魏国强告诉记者,石斛在民间有仙草之称,市场行情好,销路不愁。仅2019年,梓桐村的石斛鲜条采摘量就达800公斤左右,产值将近400万元,2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2021年,梓桐村所有的建卡贫困户都将参与到石斛种植项目中来,真正在“石旮旯”地里“刨”出致富路。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