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7月14日电(钱晨菲 徐翘楚)远眺迤逦青山连碧水,近观旖旎荷花立飞蜓……浙江“生态大花园”已现雏形。
回顾绿色发展之路,浙江并非“天生丽质”。十余年前,该省也曾面临供需缺口大、结构矛盾突出、污染严重、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痛定思痛,浙江决心改变——从富民产业透支生态成本到污水处理带来生活嬗变,再到乡村旅游经济弯道超车,苦练“水上功夫”的浙江实现了“求生存”到“求生态”的转变。
浦江中国水晶产业园。 钱晨菲 摄
美丽河湖之变:昔日“黑臭河”旧貌换新颜
“曾经我们都把翠湖叫做‘茅厕’,水面上漂着雪白的一层,臭的我们都不敢走过去。”如今的翠湖碧波荡漾,来此散步成为71岁的陈云鹤最喜欢的事。
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水晶加工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引入金华浦江,虽富了一方百姓,但彼时浦江每天有1.3万吨水晶废水、600吨水晶废渣未经有效处理直排,该县85%以上水体受污染,沦为浙江倒数第一的劣Ⅴ类水乡。
位于杭州余杭的丁山湖。 钱晨菲 摄
为解决水之殇,浦江打响了“治水第一枪”——19680家污染水晶加工户和9.5万台水晶加工设备被关停拆除,累计投资约20亿元新建4个水晶集聚园区,以实现集中治污、集聚发展。
浦江“壮士断腕”的决心换来是天蓝水清的生态蜕变。2015年底,当地22条劣Ⅴ类支流全部消灭,51条支流中优于Ⅲ类水质的达到42条,昔日的“黑臭湖”完成旧貌换新颜的转变。
生态环境理顺了,产业转型踏之而来。“搬进水晶产业园后,污水处理问题得到了集中解决,之前主要做代加工,现在还开始了自主设计。”华德水晶场负责人张柳青把更多目光聚焦到产业转型,生意越做越红火。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彼时浙江“美丽河湖”建设的成效:《2015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浙江省单位GDP能耗降低3.5%,水资源量为1405.1亿立方米,较上年偏多24.3%。废水排放总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年度和“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
美丽生活之变:社区污水变废为宝
浙江由水得名,但密集的人口却让水资源供不应求,义乌是其中的“困难生”——1105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着200多万人口,生活污水占水污染比例超八成,“水荒”共发生过3次。
如2004年,连续高温干旱的天气使义乌城区供水由一天20万吨变成隔天供水11万吨,水桶和水泵成了热销品,义乌开始算起了“节水账”:从开采地下用水到采用严格的“义乌标准”,再到向隔壁地市“买水”,义乌尝试开源与节流并举,把目光投向了分质供水。
杭州富阳小六石欢乐谷。 钱晨菲 摄
稠城街道的卿悦府是义乌首个回迁房项目。作为居民分质供水试点小区,新房和公共区域都预埋了双管双水表,一根银色自来水管,一根绿色中水管。其中,绿色中水管专供居民冲洗马桶和小区公共区域绿化、地面冲洗等。
“卿悦府共有630户,按三口之家算每月可节省3.4吨自来水。目前,义乌主城区5.78平方公里,预计可以省100万吨水,而且中水比自来水水价每吨节省5毛钱。”义乌市水资源管理中心主任朱红斌介绍。
分质供水让义乌实现源头管控污水,以雨污分流为重点的临江老旧小区“污水零直排区”综合治理也让生态改善带来的生活提质随处可见。
13幢居民虞延田是社区从“脏乱差”向“绿富美”转变的见证者。2008年,因为社区环境太差,虞延田被迫搬走。“临江社区是老旧住宅区,以前大多是出租为主,住户素质参差不一。尤其是车库的出租,不少人在20平方米的车库中吃喝拉撒。但环境改善后我就住回来了。”
从义乌可以窥见浙江生态大跨步,污水治理正步履不停。2019年1—10月,浙江省11个设区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平均值为96.73%,比2018年提高了0.95%。
美丽经济之变:生态“红利”催生乡村产业新业态
夜幕降临,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丁山湖边华灯初上。丁河鱼庄的老板娘戴亚萍收拾完餐桌,赶忙招呼下一批客人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