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戍边卫士”的高原坚守:“这里我有用武之地”

2020
07-15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中新网新疆喀什7月15日电(朱景朝 胡嘉琛 张欢)北京时间8时30分许,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孙超像往常一样,来到鸡舍,开始冲洗、喂饲、捡拾鸡蛋。“我很开心,现在每天可以收获240多枚鸡蛋。”

  “孙超种植养殖区”在喀喇昆仑山脚下,8座蔬菜大棚里种了30余种蔬菜,养殖区里可见鸽子、鸭子、鹅、珍珠鸡等家禽。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地处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全年无霜期不足60天,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20年前,土地多为砾石覆盖,平原上随处可见的蔬菜大棚,在“生命禁区”创造出“绿色奇迹”并非易事。

孙超和战友一起研究蔬菜种植。 杨韬 摄

  攻克种植关键技术帮助牧民建百座大棚

  1996年,孙超从河北入伍来到帕米尔高原,做后勤保障工作。当时,蔬菜等生活用品都是从近300公里外的喀什市运到山上,不仅成本昂贵,且很难保鲜。看到战友因吃不上新鲜蔬菜,缺乏维生素,嘴唇干裂,他下决心解决吃菜难的问题。

  1998年站里建起了第一座塑料温室大棚。“那时白天出勤,晚上和战友们打着车灯,历时1个月的时间将院子里的石头一块一块地挖走。挖到地下60公分深,再从几十公里以外把土拉来,填到地里,双手常常磨出血。”

  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没有种植经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孙超和战友们没能成功种植出新鲜的蔬菜。为了找到种植蔬菜适合的温度,他们在大棚里睡,每天架火炉子,监测温度、量地温、测酸碱。只要听说哪里有蔬菜种植专家,孙超都会写信请教,还利用每年的探亲假到内地学习种植技术。

  2003年,孙超总结出了“营养钵育苗移栽法”,用废旧报纸育苗,使幼苗成活率大大提高,并利用供暖的热水锅炉建起地暖温室大棚,即使室外气温到零下35℃,棚内气温也能保持在15℃,解决了高寒地区种菜的关键技术。此后,他将目光转向养殖,如今养殖区已是鸡鸭成群。战友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健康。

  从2003年在该县偏远乡达布达尔乡建起第一座温室大棚,帮助牧民发展高原蔬菜种植,孙超至今已建成100多座,助力牧民脱贫增收。

每天早上,孙超在鸡舍冲洗、喂饲、捡拾鸡蛋。 杨韬 摄

  “很多年没有看到妻子穿上夏天的裙子”

  记者近日在塔县采访时,正值孙超父亲的生日,当日21时许,其妻张永慧和他视频通话,孙超向父亲表达祝福:“爸爸生日快乐,我在这里都很好,请放心。”

  “这么多年,每年探亲假都是冬天,都没有亲眼见过妻子穿上夏天的裙子,以前在喀什看到好看的裙子给她买上寄回去,她拍张照片寄过来,现在可以经常视频,见见家人。”他非常感谢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帕米尔是用武之地放弃巨额退役费

  2018年,原公安边防部队集体转隶国家移民管理局,孙超作为坚守高原时间最长的老兵,可以拿着可观的复员费回河北老家,凭着一身技术还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但他选择留下来,他说“这里才是我的用武之地”。

  “这里环境艰苦,身体的付出很大。”他说,“17岁来到边检站时我还是一张白纸,如今白纸上都写满了成长的足迹。这里无法割舍。”

  “总有一天你会离开帕米尔,你会怎样?”,对记者的提问,他表示:“我会舍不得,但我也可以为老人尽些孝心。”

  戍边卫士”做全能型人才

  每天23时许,后勤业务能手孙超看书学习,做好业务转型的准备。目前,他已经掌握边检业务流程,能够进行业务操作。

  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站长王现雷说,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有着光荣传统,每一名民警,都以孙超为榜样,坚守高原,奉献青春,为国戍边,出色完成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

  2020年6月17日,孙超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授予“戍边卫士”称号。(完)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