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5日电 题:为航天事业贡献青年力量:“85后”小伙再赴文昌
中新社记者余湛奕
今年,中国将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作为青年突击队的一员,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高级工程师卢亮亮整装待发,即将踏上赴海南文昌发射中心的征程,再次为支援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0年,卢亮亮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担任火箭总体设计师,主要负责运载火箭上面级制导系统和初始对准系统的总体设计。
他告诉记者,制导系统设计师其实就相当于汽车的驾驶员,告诉火箭应该怎么调整方向,什么时候应该踩刹车,使火箭能够沿着既定的路径飞行。
“对于火箭来说,爬高能力非常强,但是左右转向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一开始就必须对准方向才能出发。如果在出发的时候相差了1°,那么飞到380000公里外的月亮,和目的地就会相差6000多公里,比从漠河到南沙群岛的距离还要远,差不多是两个月球直径。”卢亮亮说,“这就是初始对准系统设计师的工作。”
2015年,他加入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参与到嫦娥四号任务中,从立项前到成功发射,卢亮亮全程参与。
记者了解到,2018年实施的嫦娥四号任务,实现了国际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使中国月球探测水平再上新台阶,跻身国际月球探测先进国家行列。嫦娥四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及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5大系统组成,工程总体由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
作为一名系统工程师,卢亮亮在嫦娥四号任务中主要任务是不断优化接口设计,找到最合理的方案,让5大系统高效运作。执行发射任务期间,卢亮亮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待了近三个月。
回忆起曾经在西昌工作时的情景,卢亮亮说,在发射中心工作的时候,整个工程就进入了最后的发射实施阶段,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系统在一个地方同时见面,到了这个阶段,出现的任何操作失误或者质量问题都可能是致命的,要求严之又严、慎之又慎,要密切关注各系统的状态,因此每天基本就是各个系统之间连轴转,上上下下发射塔架多次,走路步数都在20000以上。
谈及在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工作多年最难忘的时刻时,卢亮亮说,是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完成两器互拍的那一刻。除了嫦娥四号任务之外,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发展战略通过审议的那一时刻,也让他终身难忘。
据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微博消息,7月15日,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着陆器顺利唤醒。此前,“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14日唤醒。截至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度过559个地球日。
“近些年,月球南极因其位置的特殊性、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潜在的重大科学价值,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卢亮亮说,美国计划2024年“重返月球”,欧洲提出了“月球村”设想,俄罗斯拟建设“月球基地”,掀起了月球南极探测新浪潮。
“后续的月球探测,世界各强国都聚焦在月球南极,因为其存在永久的阴影区和可能存在的水冰,大家都在集中攻克高精度着陆、长期月面能源供给、月球智能机器人、高码率中继通信以及月面原位3D制造、水冰获取和使用等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等,为后续的长期运行做好技术储备。”卢亮亮说。
2020年7月,卢亮亮被被评为“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对于获此荣誉,卢亮亮坦言,“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他说,这次获奖是荣誉也是压力,不过有压力也就有动力,只能是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