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抗洪战士曾经历98洪灾:看到洪水第一想法是挡住它

2020
07-16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95后战士一线抗洪,曾经历1998年洪灾,如今扛沙筑坝

  “看到洪水的第一想法是挡住它”

7月13日晚,江西省九江市江洲镇,檀磊和战友在加固堤坝。受访者供图

  7月11日起,东部战区空军某部战士檀磊和100多位战友,驻守在江西省九江市江洲镇的堤坝上。

  江洲镇四面被长江环绕,是这次汛情最危急的地方之一。7月12日至今,已陆续有4000多名本地群众撤离,留下的只有青壮年和抗洪抢险官兵。

  25岁的檀磊个子很高,在前线抗洪的这几天,他负责扛沙袋、垒堤坝,每天工作10余个小时。他的皮肤被晒得又黑又红,沙袋渗出来的沙子常常粘在皮肤上,一碰就疼。

  这是檀磊第一次参与抗洪救灾。但出生于安徽望江县的他,小时候便经历过洪灾。1998年,檀磊只有3岁,洪水在他脑海中留下了一些模糊的记忆:老家灾情严重,很多解放军官兵都到了现场,一天深夜他被家人背着赶到高处避险。

  “我的家乡在长江支流边上,家里的农田也被淹过,所以我知道洪水有多可怕”。檀磊说,“部队通知我们要来抗洪抢险,我一下车看到水的时候,我的第一想法是,一定要马上挡住它,用我现在拥有的力量挡住它,而不是害怕它。”

  “前线需要我,我就一定得上”

  新京报:收到要上前线抗洪救灾的消息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檀磊:我是7月10日晚上10点多收到消息的,当时我有点意外,没有想到洪水会这么大。说实话,当时心里有一点害怕,这是人之常情,因为我是南方人,之前也遭遇过洪水,家里的农田也被淹过,我知道洪水的危害性。

  但作为一名军人,前线需要我,我就一定得上。所以我收到消息后就赶紧收拾东西,不敢有遗漏,怕耽误事儿。

  新京报:为了去前线,你们做了哪些准备?

  檀磊:单位统一准备了一些装备,比如绳子、沙袋等救援物资。因为我们要在那边住,所以我也带了凉席、褥子和毯子,还有换洗的衣物。

  新京报:到前线时,你看到的情况怎么样?

  檀磊:从我们的驻地到前线有60多公里,11日早上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过来,负责江洲镇蔡洲村和江洲村两个防段,总共1.9公里。

  一路上,我看到农田已经有一部分被淹了,堤坝另一边的一些房屋也被淹了,感觉很心疼。

  但当我一下车看到水的时候,我的第一想法是,一定要马上挡住它,用我现在拥有的力量挡住它,而不是害怕它。

  为防溃堤 一小时挖出千米长导渗沟

  新京报:在前线你要做哪些工作?

  檀磊:我们主要任务是修筑堤坝,赶在水漫上来之前把沙袋给垒好。我们部队来了100多个人,分工特别明确,装沙袋的装沙袋,垒堤的垒堤。我一般负责扛沙袋,每个沙袋平均30到40斤。

  我们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雨,有时暴晒,有时淋雨,皮肤又黑又红。沙袋里还有沙子漏出来,粘在皮肤上,一碰就疼。

  新京报:这几日休息时间充足吗?

  檀磊:我们一般工作一两个小时能歇一下,午饭和晚饭也有半个小时休息。

  因为工作强度比较大,上级会给我们留够睡觉的时间。比如第一天我们凌晨一点多回去休息,第二天上午九点才出发,睡眠时间有六七个钟头,这方面还是有保障的。

  新京报:这几天有没有碰到过比较危急的时刻?

  檀磊:12日晚上我们收到一个紧急任务。(江洲镇)洲头村那边的堤坝出现了多处严重渗水,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出现“管涌”(在堤坝渗水严重时,细沙随水带出,形成孔穴而集中涌水)的现象,有决堤的风险,危害非常大。

  我们立马组成了一支几十人的小分队去挖导渗沟,以便把渗出来的水排走。

  在那种情况下工作是特别危险的,我们在堤坝下面挖沟,渗水随时都有可能冲过来。差不多一个小时内,我们紧急挖出了一条1200多米的导渗沟,及时阻止了意外的发生。

  新京报:你和本地的群众有接触吗?他们的情绪怎么样?

  檀磊:为了安全,除了青壮年,本地很多群众都已经撤离了。留下来的那些人会来前线帮忙,他们都特别积极,帮忙装沙子、扛沙袋。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