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脱贫记:高原明珠的华丽蜕变

2020
07-19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都是一家人 共过好日子】

  高原明珠的华丽蜕变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脱贫记

  光明网记者 刘希尧 光明日报记者 徐谭

 

  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峡谷,飞舞的瀑布,静谧的湖泊……一直以来,香格里拉就像一个传说,给所有知道它的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

  六月,行走在香格里拉的每一天,你都能在清澈如镜的天空、牛羊成群的草甸、层峦叠嶂的山峰、金碧辉煌的庙宇中,感受着这个美丽城市所蕴藏着的生机勃勃。

  穿梭在高原之上,感染你的是藏族同胞内心的坚忍。面对贫困,没有一个人选择低头。他们放下了斧头,做生态的守护者;他们拿起了器具,做文化的传承者……

  迪庆作为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也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如今,这里的人们正用勤劳、智慧,绘就出一幅美丽的奋斗画卷,让高原明珠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山清了 水秀了 腰包也鼓了

  湖泊湿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盛夏的普达措国家公园,湖水映着群山,幽暗静谧。

  每到这个时节,家住香格里拉市洛茸村的藏民都杰尤为忙碌。“该去巡山了!”只见都杰麻利地穿好巡护服,走出了家门。都杰说,过去村里人吃粮食都需要国家救济,自从有了这个公园,大家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位于香格里拉市境内的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腹地。这里栖息着包括黑颈鹤、滇金丝猴、雪豹、金雕在内的60多种国家一、二类野生保护动物。

  在建立国家公园前,村民们大都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砍树建房、卖木材、打猎……这既破坏环境,收入又不稳定。为了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迪庆州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一批工程。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2005年,普达措国家公园建立。如何做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平衡?管理部门决定拿出一部分反哺资金用于对当地村民的生态补偿,同时吸纳他们成为公园里的工作人员。

  于是,村民们放下了油锯、斧头,变成种树人、护林员。“我现在一年能领到反哺资金5万元,做生态护林员一个月还有2000元,加上牦牛、野生菌挣的钱,一年下来近10万元。”算起这笔收入账,都杰笑得咧开了嘴。

  山清了,水秀了,腰包也鼓了。村民们的生态观,更是从“要我保护”的被动保护,转变为“我要保护”的积极主动保护。普达措国家公园副总经理杨留阳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公园已对周边两个乡镇,3个村委会,23个村民小组,866户3696人进行反哺扶持。10多年来,反哺资金达1.5亿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在迪庆,不只是普达措国家公园,在巴拉格宗景区、梅里雪山景区、香格里拉维西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等19个景区,都实施了生态反哺或其他反哺政策以推进脱贫攻坚。

  吃生态饭,奔好日子。迪庆正用他们的实践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种的是葡萄 甜的是生活

  沿着澜沧江河谷前行,记者来到了地处“三江并流”区金沙江的德钦县。这里片片架起的葡萄架,犹如凌空铺展的簇绿新毯,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香甜。

  葡萄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除草、修枝。“别小看它,这可是我们丰收的希望!”见记者凑上前,德钦县升平镇阿东村的小伙区扎主动说起来。

  “以前家里穷,上个大学就成了贫困户,自从家里种上了葡萄,我们也迈入了小康生活。”分享起脱贫的喜悦,这个26岁的小伙子止不住地笑。

  德钦县全县平均海拔4270.2米,年平均气温5.5度,是云南省海拔最高、气候最寒冷的县份,也是国家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德钦县化劣势为优势,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优势种起了葡萄。

  葡萄种植在德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860年随法国天主教传入德钦,至今境内还保留着纯正的法国“玫瑰密”葡萄名品。2001年,云岭布村和燕门茨中试种120亩,取得成功后,德钦县开始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像区扎家一样,依靠种植葡萄过上好日子的在德钦还有很多。德钦县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吴晨光告诉记者,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3840亩,葡萄种植户有2778户。其中,建档立卡户276户,户均收入达1.38万元。“葡萄产业已成为我们这里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力量,依靠葡萄种植,如今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吴晨光说。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