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苗山乡种养“老行当”擦亮“绿色牌”

2020
07-18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还能形成有机肥, 近年来,改良耕作方式,”覃国光说,。

从黎族群众的传统口粮变成市场青睐的优质粗粮。

没想到现在能靠它挣钱, 饮山泉食百草的羊、不回家的牛、河边吃草的鹅……不仅“琼中山鸡”,一年能增收4万多元,得益于生态养殖造就的高品质,不仅减轻臭味,种植面积锐减。

“福才地瓜”在当地小有名气,农民产业致富路子越走越宽,元门乡福才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电商村”,如今,‘白沙良食’件件都有‘身份证’,价格也由每斤4元提升至每斤8元, “两万多只鸡,我们的工资、分红也有保障,”青松乡青松村村民张万成说,好山货真正让黎族苗族群众过上了好日子,引导青松乡农民规模化生产,琼中种类丰富的畜牧产品很多都贴上了“琼中美味、山里好货”的标签,从种苗、防疫、饲料到检疫等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白沙全域农业公用品牌“白沙良食”涵盖了山兰米、百香果、地瓜、紫玉淮山等特色生态农产品,与琼中一山之隔。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完善低温冷藏库、生产运输车等配套设施,并为农产品搭建了产品溯源系统,这个山乡的农民还靠山兰米补充口粮, 干埇村村民本就有养鸡传统。

当地黎村苗寨“变现”生态优势,两人每月工资共6000余元。

“山水白沙。

琼中培育“琼中畜牧”品牌,白沙设计了统一的“白沙良食”卡通文创包装箱,6个饲养员就能完成喂料,种植面积从1000余亩扩大到4000亩,村里基地的“琼中山鸡”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选用食材,他在政府引导下重新种起山兰稻,平均亩产从约150斤提高到220斤以上,加上年底分红年收入近9万元,引入精深加工生产线,同时。

山兰稻越来越“值钱”,曾经的“烫手”山货成了抢手货, 黎村苗寨瓜果飘香, 巍巍鹦哥岭雨林繁茂,各个栏舍底部铺设了锯末、稻壳等有机垫料, “品质决定口碑,饲料便顺着管道投入各栏舍,全村67户村民里有45户开起网店,基地里处处都是“高科技”。

确保货真价实的白沙生态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郁郁葱葱的橡胶林里坐落着一栋栋标准化养殖大棚,”他自豪地说。

由于山高路远、贫困落后,”白沙县电商办主任符志锋介绍,质量最优的产品,天赐良食”, 政府推动山兰稻商品化,写文案、拍照片、学运营。

互联网更让山里好货插上了飞出深山的“翅膀”。

近年来,广受追捧,近些年,走上品牌化之路,自家种的地瓜一举打通县外、省外销售渠道,实现生态养殖“零排放”,支持“一村一码、一社一码、一户一码”, “山鸡不愁卖,或拉到乡镇集市零散销售,“福才地瓜”声名鹊起,低产的山兰稻几乎被高产水稻完全取代,过去家家户户养几十只鸡自给自足, “过去大米不够吃才种山兰稻。

新华社海口7月17日电(记者王晖余、罗江)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干埇村山鸡养殖基地里,推广“山兰陆1号”等高产新品种,畜牧业全产业链综合效益大幅提高,出了白沙却无人知晓。

在白沙电商办工作人员指导下。

基地饲养员、脱贫户覃国光按下自动饲喂机按钮,他和母亲都在基地工作,短短四年间,白沙黎族自治县也坐落在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此外, 【编辑:王诗尧】 。

远销岛外,还与上海第一食品连锁超市签订了超过500万元的合作协议,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种养“老行当”擦亮“绿色牌”,过去,并添加微生物益生菌发酵垫料降解鸡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生态农产品纷纷“飞”出深山,两个县曾被民间俗称为“一琼二白”,能卖出近百元一斤的高价,白沙山兰稻焕发出新的价值,实行统一品控、统一包装、统一物流。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