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知“进退”!贵州脱贫攻坚使出“洪荒之力”
◎ 科技日报记者 杨雪 赵汉斌 何星辉
面对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贵州一直在进攻、进攻;面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战略转型,贵州一直在探索、探索。然而,在脆弱的生态面前,贵州却选择急流勇退。这一进一退之间,尽显务实和智慧,也是“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在贵州的生动实践。
进是为了进,退也是为了进。“大扶贫”补短板,“大数据”抢先机,“大生态”迎未来。三大战略行动为贵州发展探新路,也是更好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正因为知进退,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正在撕下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贵州是我见过的最令人鼓舞的脱贫范例之一。”在贵州考察之后,世界银行原行长金墉曾经赞叹不已。金墉所看到的,是一个大国的脱贫攻坚省级样本。日前,“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贵州。
人退让 为生态腾挪空间
蓝天白云间,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鸟儿在水面上欢唱翱翔。威宁草海,这个藏在贵州高原上的湖泊,是与青海湖、滇池齐名的全国三大高原淡水湖之一,被誉为“贵州旅游皇冠上的一块蓝宝石”。
威宁草海,高原明珠。在过去几十年间,随着人口增多、人类活动频繁,威宁草海环境恶化,一度濒临消失。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堪称“生态美容”的综合治理,威宁草海实现退地还湖、人退湖进,再现碧波荡漾。如今,威宁草海成了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每年约有246种逾10万只候鸟在此越冬栖息,特别是珍稀鸟类黑颈鹤逐年增加,至今已达2000余只。为此,威宁县举债几十亿元,这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可谓“孤注一掷、不遗余力”。贵州草海保护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鹏坦言,威宁压力很大,每一分钱都很不容易,但为了子孙后代,这个钱花得值!
同样是为了给生态腾挪空间,为了彻底挪穷窝,贵州上演了一场“大撤退”。当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退出生态脆弱区和深山区便成了贵州人的选择。在过去的4年里,贵州完成了188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其规模相当于冰岛全国总人口的5倍多。有媒体评价说,盘点人类历史上的10次大迁徙,这种百万级人口规模的迁徙,几乎无一例外与疾病、饥荒和战争有关,而今天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这一次伟大迁徙,却是在强有力的组织下向着小康与幸福奔去。
走新路 创新路上大步向前
“嘀”的一声,开闸、进站。如今在贵阳,靠着“刷脸”就可以很方便地乘坐地铁和公交BRT。随着“脸行贵阳”项目的落地,未来,“一脸行全城、一脸通全城”将不再是梦想。
工作人员正在介绍“刷脸支付”。作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更多基于5G的应用场景在这里找到了乐土。一家叫翰凯斯的无人驾驶初创公司,瞄准欧美市场,成功推出了全球领先的无人驾驶车,这背后,离不开一批来自美国、意大利、印度等国的工程师团队。
与在生态面前一味“退让”不同,在深挖“大数据蓝海”上,贵州一直保持着锐意进取的姿态。这也让贵阳这个昔日默默无闻的西部省会城市,变得越来越新潮和富有网红气质。苹果、高通、英特尔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牵手,阿里巴巴、华为、京东等国内大数据领军企业争先聚集,在过去的几年间,从无中生有到枝繁叶茂,贵阳扛起了大数据发展的大旗。
正是大数据,让贵阳这个“不沿江、不沿边、不沿海”的山地城市,爆发出了“洪荒之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贵漂”。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昊在面对媒体时曾经坦言,大数据让贵阳第一次站在了世界的前沿,也让贵阳人民找到了发展的自豪感和坚定的信心。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贵阳时,曾对当地干部说:“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届的数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发来了贺信。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达22.1%,继续领跑全国,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一。
在外界看来,大数据带给贵州更重要的是一些无形的资产,比如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胸襟和更可贵的自信。从先行立法、政务应用、生态建设,到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贵州一直在路上。
奔小康 向绝对贫困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