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环县“滚牛洼”变身秀美山川 村民搬迁路上乐悠悠

2020
07-29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中新网甘肃庆阳7月29日电 (高展 李文 杨蕊)“出门滚牛洼,地无二亩平”这是46年前,甘肃庆阳市环县曲子镇刘旗村当地村民最朴实的生活描写。

  环县居陕甘宁三省交界,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宁夏的西海固同被称为不宜人类生存之地。46年前,在时任曲子人民公社党委书记的蔡生宝带领下,将刘旗村条件最差的两个组实行整组易地搬迁。当地民众克服重重困难,活生生地把一块块不毛之地,治理成为生机勃勃的发展高地。

46年前,河道改直后,搬迁组新增300多亩土地。(资料图) 李文 摄

  现年79岁的蔡生宝回忆道,当时与时任刘旗大队的支部书记王金荣商议之后,通过反复走访和考察,达成一致意见:搬出来的村民安排到川区的村民小组,人民公社、村“两委”帮助搬迁村民建新居;搬出来的山地造林,发展林果经济;川区实施改河工程,增加水浇地面积……

  一系列配合易地搬迁的新政策商议落地后,蔡生宝和公社、村组干部白天一线劳动,晚上组织村民开会。“谁家搬到哪里,牛舍、猪舍建在哪里;谁给谁家义务帮忙修窑洞、建棚圈,都有科学分工分配……”蔡生宝说,一年时间,30户村民全部告别了山里的老庄院,搬进了川里和塬上的新家。

搬迁村民在自家水浇地里干农活。(资料图) 李文 摄

  农民搬出来,主要要靠土地。易地搬迁后,原来的山地弃耕发展林果,将近2000多米弯曲的河道改直,节省出来的河道改为水浇地,新增300多亩土地。

  三年时间,河改了,地增加了。村民的生存问题解决了,怎样增收又成为一道难题。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走访和调研,他们把目光锁定在了育苗上,借助刘旗独特的水浇地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育苗产业。后又通过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果产业。

  曾经易地搬迁的陈志发今年已68岁高龄了,由于年事已高,种地已力不从心,但老人家不舍得让土地荒废,“2016年,我把自家的3亩多土地流转到了村里的樱桃园,每年又能增添一笔收入。”陈志发说。

  在积极发展产业的同时,刘旗村还鼓励村民学技术。村民杨树和搬迁到川区后,接触的人多了,思想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他说:“通过给别人建房子,学到了一门砖瓦工手艺。现在每天的收入有两百多元,去年,在自家的院落里又盖起了6间新房。”

  现在的刘旗村,早已今非昔比。60亩垂钓山庄,2019年9月建成450亩高标准苹果园,并于今年开始挂果,100亩樱桃园和60亩桃园……目前,刘旗村已形成了川区的林果和设施瓜菜,塬区种草养羊,全村兼顾地膜种粮的产业格局。

  刘旗村的易地搬迁为环县脱贫攻坚探索了成功经验。近年来,环县针对一些地方生产生活条件差,补齐基础短板难度大的农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仅“十三五”期间,环县就建设集中安置点107个,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4135户19846人,同步搬迁安置1034户4716人,后续产业培育也有序推进,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达到了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目的。(完)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