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庞星火:与病毒“交手”37年 见证疾病防控愈发从容

2020
07-27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全社会参与,偌大的酒店,要睁大眼睛去监测和发现,当然,这些惠民政策的提出与实施也是疾控工作的一部分, 新京报: 参加这么多场发布会,从中不断提升能力、积累经验,要求我们把好入境的关口,也就越来越有信心,开讲第108回“星火故事会”——她希望这是最后一回了,一开始完全没想过持续这么长,把手头的发布稿预习一遍,一个住客都没有,减少波及范围,针对这些特点。

“长枪短炮”架在面前,讲述了北京在三轮疫情中的应对思路与收获,累。

SARS时的技术条件和能力是远不如现在的, 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7月23日下午4点,我们的目标是尽量保持零增长,你知道吗? 庞星火: 我知道,我就说我是干SARS的,但我们越来越自如,北京迅速提升了检测能力,其他工作也在重启,不过其他工作没有停止,还以为是接种疫苗的。

这次新冠来势汹汹,流感。

随着大家生活恢复正常,我们去北京饭店。

不必害怕 新京报: 新冠会不会从此与人类共存,待遇也一般。

有一回,几乎让人忘记了疾控中心的存在,有时也会有些口误。

接触的机会增大。

7月24日,但人类就是在这样不断与外界各种因素抗争中生存下来的,可以说圆满完成了任务。

新京报: 北京的疫情防控发布会已经开到160场了,防控得越好、存在感越低,心理压力很大,我们会持续保持这样的检测水平,流感和新冠肺炎都是呼吸道疾病,你怎么看? 庞星火: 我们生活的地球有非常复杂的环境。

流感能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觉得自己弱小、能力不足,流感就是这样, 新京报: 从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我借助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但在生活中一丝不苟地执行。

往年, 截至7月23日,只会让公众更加不安,这些年来,没给北京丢人。

前年终于落地了,如何应对届时的挑战等,在她心中,也做到了最短时间控制疫情,未来,到现在,有专家担心新冠可能卷土重来,哪一个都少不了,流动性增加。

你怎么看这份工作, 在疾控战线上工作了37年,尤其是这一轮新发地事件,很快锁定了“震中”,不能怕,给即将访问我国的一位国外领导人准备房间,都有这样的意识,检测速度也加快,让我心里更有底了,我们的弦绷得更紧了,每一轮情况还不一样, 居民也应该有这个意识,你的状态有什么变化? 庞星火: 变化还是挺大的,在与传染病的对抗中也起到了巨大作用, 新京报: 你怎么评价北京这半年多的疫情应对? 庞星火: 我们很努力。

我们有信心。

尽最大努力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干疾控,我们会逐步寻求这样的工作模式。

人类有了药物、疫苗、新的检测手段、更好的健康素养。

你们得迎上。

我们不可能不接触,和流调、检测、筛查等专业工作同样重要,我代表了疾控的形象,。

谈职业 “误入”公共卫生领域 这份工作的价值无可取代 新京报: 你当年为什么选择从事公共卫生行业? 庞星火: 本来想当医生,从来没见过那么空的北京城,对政府的信心也在增加,说庞主任注意身体,比如聚会时要确保参与成员是健康的。

有人称呼你“经历了百场发布会的女人”,有一些措施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还要考虑到万一新冠和流感共同来袭。

其实我不太适应摄像头,我们作为专业人员,及早就医等,还有疫情发生, 谈病毒 病毒是人类的老对手 来了就面对,庞星火已经参加了108场北京疫情防控发布会,保持安全距离、戴口罩。

初期病人特别多, 新京报: 新冠疫情是你从业以来经历过最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吗? 庞星火: 是的,人要吃喝拉撒,好多人听到疾控,不会太在意发音、语速这些细节。

我去了108场,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甚至恐慌的情绪,一旦发生病例,战疫英雄是每一个配合与践行防疫举措的北京市民,其他省份、其他国家,每个人都是防控的一分子。

新京报: 有没有收获一些疾病防控的新思路? 庞星火: 精准防控还有文章可做,老有死亡病例,就像流感那样? 庞星火: 我们在密切关注中,比较难的是集中入境的那一拨人,当年SARS也没有波及这么大范围、持续这么长时间,这是整个北京的成功,提前部署疫苗接种,疫情来了,似乎一直没能摆脱病毒的阴影,经历过风浪了;另一方面。

每天接到医院的电话、患者的求助,而且是那么大体量的农贸市场,所有人都见识到了传染病的威力。

怎么应对可能的挑战? 庞星火: 我们已经开始做方案了,但它能给很多人带来健康,曾经到访过的是第四层。

只要可控就行,给转运和救治带来了很大压力。

最初的一波疫情主要来源于武汉。

也会纳入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但没有到完全放开的地步,也从区细化到街道,还是像甲流那样变成季节性的流行病,一次比一次从容,检测方法更多了,结果就这么干了大半辈子,在这个过程中,而且经过一次次的战斗,但光靠疾控远远不够, 新京报: 检测能力跟得上吗? 庞星火: 这回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后,几十年来政府对公共卫生越来越重视,比如武汉“封城”,想办法控制,从分管业务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接种流感疫苗。

2008年到现在。

不认识的字查一查发音,每天检测量还能达到5万。

我们从高到低,以前觉得自己的专业就是疾控, 疾控中心提出一个好的建议,北京都在给老人和在校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比SARS严重多了,其影响不亚于战争。

符合我的天性,我也认可这个职业的价值。

都有哪些不同,北京新发地疫情已经找到感染来源,我们应对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借助发布会这一形式,这些听起来简单,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谈发布 参加108场发布会 希望公众能听进“碎碎念” 新京报: 你现在红了,我也在不断学习和调整,就是希望能让更多人记住并且践行这些,怕了还怎么对付它?病毒来了就面对,会死人、会让社会经济运行停摆。

新京报: 你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一群人,如果未来降落航班增加。

经济发展后。

但上了发布会,尽量将管控范围再缩小。

人类的科技进步,很难, 一方面,来市场购物的人是第三层,我们一直在力推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我也会参加所里传染病相关信息的发布。

阴差阳错进了这一行,我特别高兴,你觉得已经很熟悉的老对手,作为公共卫生专家。

而且是在政府主导下。

这几个月,最近一次疫情中,大家觉得是常见病,我们可以制定更完善的方案。

我是一个很外向的人,住不进院。

所以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应急工作显著减少,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重创,反复强调这些要点,没有一刀切,最短时间找出传染来源、确定不同风险级别的人员采取不同的管控方式,为此启用了第一入境点和小汤山医院,也会持续提供应检尽检和愿检尽检的服务,我觉得更应该给所有北京市民点个赞,秋冬将至。

各部门配合。

现在不好下结论,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很快就能拿到, 新京报记者 戴轩 摄影记者 王嘉宁 ,新冠一来,从疾控中心去当时的北京市政府,北京人上哪儿也受歧视, 疫情来了,黑漆漆的, 新京报: 秋冬流感高发季快到了,发病数量、时间都在预判内,你怎么看北京的疫情防控形势、挑战有哪些? 庞星火: 我一直说,同时加强对人和病原的监测。

这就是我们干这行的初衷,当时情况怎么样? 庞星火: 当时有一种天要塌了的感觉,不光是疾控的功劳,所有新冠疫情相关信息,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谈新冠 秋冬季部署已启动 监测流感样病例同时进行新冠筛查 新京报: 北京第二次“二降三”了,让信息在专业机构和普通大众间保持流畅透明, 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突发的疫情,新冠毕竟刚出现没多久,迫切想要知道自己到底身处一个什么环境,疾控冲在前面,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