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办奥”成为场馆建设的铁律
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海沱山,最高海拔超过2000米,北京冬奥会的高山滑雪、雪车雪橇等项目将在这里举办。到今年年底,延庆赛区核心区的场馆将全部完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全面开始造雪、造冰工作,明年初将首次承办系列国际性冬季体育赛事。
“延庆赛区是建设难度最大的一个赛区,在无水、无路、无电、无通信的山区,从2017年开工建设,仅用三年时间,就建起了国内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和第一座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场。”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延庆场馆建设处处长刘利锋说。
虽然面临海拔高、施工条件差等难题,但绿色、低碳、可持续,是冬奥场馆建设铁的标准。
小海陀山山脚下的张山营镇,有一片占地约300亩的保护林,林木长势良好。这里是正在建设的北京冬奥森林公园的一部分。记者来到这里,见到许多树上都挂着一张印有二维码的标志,拿出手机一扫,立即呈现出这棵树的“前世今生”。这是延庆赛区实施树木迁地保护的重要举措。
在延庆赛区动第一锹土前,首先做的就是动植物资源的本底调查和保护工作。建设单位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专职部门,该领域负责人梁德栋说:“在延庆冬奥村施工现场,虽然前期设计中已尽量避开树木,但在实际建设过程布置塔吊时,还是发觉有伤害到周边树木的风险。为此,施工单位专门调整塔吊位置,增加塔吊臂长,增大塔吊型号,不惜为此多费了不少力气。”
为了让动物自由迁徙,延庆赛区在施工初期控制施工时长、时段和施工强度,并利用桥梁、涵洞等形式形成动物通道。在施工过程中,科研人员在赛区周边设置人工鸟巢。“2019年春天,鸟巢已有过半的入住率。赛区设置的红外相机,也监测到诸如狍子、斑羚等动物在赛区的生活轨迹。”梁德栋说。
在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是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项目的竞赛场馆,依托现有滑雪场而建。据密苑(张家口)旅游胜地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束文介绍,他们在施工时充分考虑土石方挖填平衡,赛道和场馆区域挖方约37万立方米、填方约35万立方米,多出的石方转而用于临建道路铺设、护坡、挡墙、排水等的建设。
按照“海绵赛区”的理念,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的地表水、雨水、人工造雪的融雪水等,经过“入渗、滞留、蓄积、净化、利用、疏排”的整体化设计之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赛区雪道和道路边坡、冬奥村和停车场等裸露地面,采用土石和乔灌草植被进行生态修复,如一块巨大的“吸水”海绵,尽量保证雨水入渗。赛区的生活用水在经过处理之后,也用于冲厕、灌溉等。专家指出,在冬奥筹办中的先进可持续性理念和技术,经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形成智慧赛区新标准,都可以服务于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
在“建造绿色场馆”方面,所有新建场馆均采用高标准的绿色设计和施工工艺,在节能、低碳能源、废弃物与废水处理等方面成为示范。据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介绍,所有场馆都要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新建室内场馆(包括冰上场馆和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的3个冬奥村)执行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新建雪上场馆通过《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既有改造场馆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在场馆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我们专门制定出台的《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是一个创新。”刘新平说,“因为目前对于雪上露天场地国际上没有要求,我们跟国际奥委会相关专家反复探讨后,联合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三地联合出台了这项标准。这是我们的‘地标’,也将为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环境标准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记者还了解到,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就“拥有一块非常绿色的冰面”,因为这里将率先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制冰,这是奥运史和世界上的首创,碳排放趋近于零,相当于减少近3900辆汽车的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或种植超过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同时这也是最先进的制冰技术,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
此外,通过场馆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还能够把制冷产生的废热用于除湿、冰面维护、场馆生活热水等,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节省200多万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