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重庆市万州区罗田镇折岩村,群山如洗,树木青翠,一片郁郁葱葱。坐在自家门前,陈红星这个大山里的质朴汉子、曾经“最难扶”的贫困户脸上充满了笑意,眼里都是对幸福生活的满足。
曾是“最难扶”的贫困户
眼前山峦此起彼伏,汽车缓慢地爬行在蜿蜒的公路上。“到了,这里就是陈红星的家。”同行的镇干部指着半山腰一幢青砖小楼说。此时,陈红星正在房前修村里的水管。
说起这些年来自己生活的变化,陈红星打开了话匣子。陈红星告诉记者,他今年47岁,是地地道道的农民,73岁的父亲患腰病40多年,无法干重体力活,年逾6旬的母亲6年前因脑梗塞失去劳动能力。一家人唯一的收入就靠陈红星耕种几亩山地,虽然勤恳耕作,却仍然过着补屋、吃糠咽菜的日子。因为太穷,陈红星一直没有成家,曾是折岩村“最难扶”的贫困户。
“吃的是‘三大坨’,睡的是包谷壳,那日子过起来真的是磨人。”说起以前的生活,陈红星叹了口气。
现成“养殖能手”奔富路
“老陈,你住的这个地方林地多,气候湿润,水源方便,适合发展养殖业。”脱贫攻坚开始后,镇村干部上门帮陈红星谋划致富门路。
一想到创业的风险,陈红星犯了难,“这不是开玩笑嘛,我一没技术,二没本钱,还不如安安心心种几亩地,总可以勉强混个温饱。”
“只有困死的牛,没得困死的人,办法是想出来的,只要你干,我们支持你。”帮扶干部给他打气。
帮扶干部和亲朋好友的鼓励让陈红星动了心,决定先养肉鸡和母猪。随后,当地政府给他申请了1万元的扶贫贷款,并安排他参加镇里的养殖技术培训。
2017年年底,帮扶干部带着技术人员来到陈红星家里,指导他规划圈舍、选择猪种和鸡苗。陈红星喂了120只鸡、一头母猪。2018年底卖肉鸡纯赚7000多元、卖猪仔收入9000多元。一时间,这个曾经最难扶的贫困户,成为当地令人羡慕的养殖能手。
图为陈红星正在喂养肉鸡。受访者供图
稳定脱贫幸福满满
“以前拼死拼活顶多也能就挣几个油盐钱,现在一年还能存几千块钱。”眼见着口袋一天天鼓起来,陈红星的信心更足了,他用攒下的钱在公路边建了几间青砖房,让父母搬过去居住,将原来的几间土坯房专门腾出来发展养殖,并种了4亩地的杂粮作饲料。2018年,陈红星又利用政府提供的产业扶持资金一次性养了6箱蜜蜂。
“去年村里又给我安排了维护自来水管的公益岗位,一年有3000多块钱的工资,加上发展养殖业,一年的纯收入有3万块钱。国家政策好,干部又真心实意帮助我们,这日子过起来真是安逸。”已经稳定脱贫的陈红星说起现在的生活,幸福的笑容写在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