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少,每个都好”——海南三亚“保姆式”服务给就业困难者“送”岗位
新华社三亚8月6日电(记者陈凯姿、严钰景)只带上几件衣服,刚失业的董志千和他的妻子,跟着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带队人”,踏上了飞往深圳的航班。两口子和其他20多名贫困劳动力一起,被安排在口罩生产线的岗位上。外出务工免费坐“政府包机”,享受“就业保姆”全程服务,大伙儿还是头一次经历。
同样是“就业困难户”的吉才锦,最近应聘上了公交车驾驶员的工作。几个月前,他还在老家乐东县农村,管理年收入仅一两千元的橡胶林。
受疫情影响,海南本地就业和外出务工“两个通道”都遇到了困难,旅游城市三亚却在6月累计新增15000多个岗位,解决部分本地就业之余,还吸纳了琼南其他8个市县的不少贫困劳动力。
说到秘诀,正忙得团团转的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科长陈运洲回复记者:“我们是‘保姆式’送岗位。”
人从哪里来?工作哪里去找?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盯住的不仅是自家这块地盘。
4月以来,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始热闹起来——不断有失业人员前来咨询、填表、面试、签约,甚至有周边市县的“组团”过来找工作。人们行色匆匆,还不忘感慨:这里什么时候“变”出了那么多招聘会?
原来,早在近10年前,琼南9市县就形成了“就业联动机制”,利用公共就业平台交流、发布岗位信息,由三亚牵头,为周边市县提供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服务。
“如今,旧平台在疫情期间焕发新生机。”陈运洲解释,“三亚的服务等行业有‘兜底’保障,裁员率不高,有条件提供部分岗位,而周边市县正好有不少待业人员。”
联络员将三亚的招聘信息发送给周边市县,收到信息后,工作人员立即走村入户,发动失业人员再就业。信息送上门,村里人不用担心错过好的就业机会了。
“今年以来,我们已向各市县发送岗位信息超过8000次,解决了数百名来自乐东、陵水、保亭、白沙的贫困劳动力就业。”三亚市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中心主任谭雪娇说。
解决就业问题,三亚除了“请进来”,还有“送出去”。
深圳一家企业的口罩生产线上,23岁的蓝俊工作不到两个月就被提拔为车间小组长。同他一起报名的60名失业人员,都列入了三亚“点对点劳务输出服务”计划,由当地出资统一体检、购买保险和机票,还进行跟踪保障。
“我不善言辞,但经常会在务工人员微信群里感谢帮我们就业的‘保姆’们。”蓝俊现在的月收入能达到6000元,是以前的3倍。
对于没有一技之长的失业人员,则由政府出资委托培训机构,进行免费“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期间甚至给予生活补贴。挖掘机、消防员、救生员……“企业要什么,我们就组织培训什么,合格人员可以坐上就业‘直通车’。”三亚市就业局转移就业科科长李恵莲说,“这样的培训,目前仅三亚市参与人次就有5000左右,每个人都有机会。”
三亚崖州区一栋小平房里,风扇呼呼转动。32岁的周麟人戴上口罩,和其他学员挺直背坐在小凳子上,眼睛盯着指导老师正在教学的新能源电桩安装项目,一刻也不敢走神。
周麟人因为疫情失去了工作,连零工也找不到。崖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得知他以前做过水电工,就请他过来免费上特种低压电工培训课,如果培训合格,拿到证书就能直接去新能源企业上岗。
现在,为了做好就业促进工作,陈运洲越来越忙。“我们希望通过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能做到一个不少,每个都好。”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