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服上白色汗渍,记录着他们艰辛的付出
施骏峰冒着高温站在路口执勤。 本报记者 周辰摄
■本报记者 何易 周辰
早晨7点,普陀区大渡河路武宁路口已是一派繁忙景象。货车从远处G2京沪高速公路入城,自行车、助动车、汽车从周边社区驶出。红灯亮起,行人和车辆缓缓停下,在路口挤了个满满当当。
早高峰开始了,市公安局普陀分局勤务辅警施骏峰和同事们忙碌的一天也开始了。每天上午7点前,他们必须换上长袖长裤的制服,配齐工作记录仪、对讲机等设备,戴好口罩、白手套,准时出现在执勤路口,奔赴拥堵与热浪。
提前10秒拦住“拖尾车”,防止路口拥堵
清晨的凉意不属于马路。烈日直射之下,气温迅速攀升;汽车在路口扎堆,发动机和尾气制造出阵阵热浪;此时地面的温度可以达到40℃以上,如果站着不动,过一会儿就觉得烫脚了。
就这样站了还不到一小时,施骏峰脸上的医用口罩就已经被汗水浸湿,额头上直流的汗珠让他睁不开眼。太阳烤得警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记者想象中警服被汗浸透的样子,在现实中其实很难见到,只有警服上那一道道白色的汗渍,真切记录着他们艰辛的付出。
早晚高峰时段,在路口缓解拥堵是施骏峰和另外两名勤务辅警的首要任务。站在大渡河路武宁路口,施骏峰一边盯着红绿灯,一边注意着来往车流。绿灯亮起时,他抬起双臂,左手拿着指挥棒,右手在胸前弯曲,不断重复,示意直行车辆尽快通过。绿灯开始闪烁的时候,他提前10秒钟变换手势,并站到停车线前,直抬左臂,示意车辆停车。
施骏峰告诉记者,这套动作俗称“掐尾”。路口常有车辆争抢绿灯的最后几秒冲过停车线,影响另一个方向车辆通行,导致拥堵加剧,因此要将“拖尾车”的情况掐掉。这意味着勤务辅警们需要牢记信号灯转换周期,准确把握“提前10秒”到来的时机,才能稳稳地拦住“拖尾车”。
施骏峰上岗一年,对此项技能熟能生巧。现在的他,对不同路口的早晚高峰特点倒背如流。居民区附近的路口,出门买菜的阿姨爷叔多;商场附近的路口,开车出来吃喝游玩的年轻人多。不同的人群意味着不同的作息时间,施骏峰和同事们也要随机应变。
从设计师跨行报考辅警
当年从设计师跨行报考辅警,施骏峰想的是 “找一份充满正能量的工作”。“马路上车来车往,根本来不及喝水,喉咙很难受,太干了。”直到上午10点多,早高峰平稳结束,施骏峰才有时间停下来,灌了一大口矿泉水,把脸颊和脖子上的汗擦掉。
此时刚好红灯亮起,一辆外卖电动车越过停车线,正在东张西望的驾驶员打算趁车少快速通过路口,在路边休息的施骏峰快步上去阻止。
今年5月起,普陀区开始着力整治外卖小哥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施骏峰在管理路口的同时,又增加了对外卖小哥违规行为的记录和上报。“有一些外卖小哥为了赶时间,甚至会在机动车道上逆行”,这令施骏峰印象深刻。曾经有一个外卖小哥,一星期内在附近路口被记录三次。
有不忙着送餐的外卖小哥,还会停下来专门和施骏峰争论。好脾气的施骏峰并不生气:“这么热的天,他们跑来跑去也不容易,我主要是担心他们的安全,不是为了和他们吵架,对不对?”
站在路口执勤,施骏峰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尽力照顾整个路口,让大家出行都安全。夏天气温高,老人小孩在外走动时容易中暑。大渡河路芝川路附近有一家医院,经常有老年人在这里看病拿药。只要轮到在这个路口执勤,施骏峰就会特别注意有没有老人过马路,跑过去搀一把,送到对面路边。
忙碌,已成习惯。为了一份责任,在高温下指挥交通、处置事故、巡逻执勤,确保城市交通安全有序畅通,施骏峰和同事们觉得,这是再平常不过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