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有多强?立秋后为何仍多雨?精准预报有多难?三问北京入汛以来

2020
08-13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降水有多强?立秋后为何仍多雨?精准预报有多难?三问北京入汛以来最强降水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题:降水有多强?立秋后为何仍多雨?精准预报有多难?三问北京入汛以来最强降水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倪元锦

  12日白天至13日清晨,北京经历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暴雨”量级,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和7级至9级短时大风。超过100条公交线路临时停驶,全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关闭,超过300架次航班的起降受到影响。  

  根据目前预报,13日至14日,北京雨过天晴,气温回升。随后雷阵雨天气又会光顾北京、频繁“打卡”。

  本轮降水有多强?立秋后为何仍多雨?精准预报有多难?记者采访相关专家,解读北京入汛以来最强降水。

  最强降水有多强?全市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

  北京市气象台13日上午发布的12日11时至13日8时降水量显示,全市平均69.4毫米,城区平均92.8毫米,最大雨量达156.7毫米,出现在昌平沙河水库。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玮表示,气象学上降水量级的统计,是以24小时累积降水量为口径,而非“瞬时感觉”的雨量大小。据介绍,24小时内的日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为小雨,10.0至24.9毫米为中雨,25.0至49.9毫米为大雨,50.0至99.9毫米为暴雨,100.0至250.0毫米为大暴雨,日降水量超过250.0毫米为特大暴雨。由此,此轮降水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已达到“暴雨”量级,部分地区降水量达到“大暴雨”量级。

  北京市专业气象台正研级高工尤焕苓介绍,从10日开始,气象部门便加密滚动输出气象服务信息,对降水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降水强度、降水落区、积水路段等进行跟踪预报,用以服务排水、电力、交通、园林、住建等城市运行保障部门以及公众出行。

  据了解,此轮强降水,北京发布或升级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雷电黄色预警、大风黄色预警、洪水蓝色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等预警信号。

  气象部门特别提示,尽管强降水过程已结束,但对于西部地区以及沿山区的次生灾害风险仍然持续。

  “这次降水时间比较长、累积量比较大,强降水落在西部北部地质比较脆弱的山区,泥石流或者局地塌方的致灾可能性高。”赵玮说,雨停不代表灾停,北京已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提示山区危险等级较高,公众切勿盲目前往。

  立秋后为何仍多雨?副热带高压北抬今年延迟

  据介绍,华北地区降水集中的主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北抬,当副热带高压脊线移至北纬30°以北、东经120°以西时,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暖湿气流就为北京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同时增强了热力不稳定能量。

  “目前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正好是从南向北抬,并有小幅西伸,所以才把源源不断的水汽向北京输送。”赵玮说。

  “七下八上”是北京的“主汛期”,立秋处在主汛期内,天降暴雨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主汛期内的降水总量约占全年的35%至40%。

  “当前北京正处于主汛期的尾段,即便出了主汛期,北京也还是在汛期内。”赵玮说,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副热带高压来得晚了一些,之前它长期盘踞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并给今年南方的防汛形势带来较大压力。副热带高压迟来华北,因此,今年北京这场入汛以来最强降水也就出现得晚了一些。

  赵玮介绍,本次暴雨降水以密集、平稳为特点,而非公众印象里“狂风骤雨加冰雹”的强对流暴雨。

  精准预报有多难?

  “预报是眼,减灾是腿。”减少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破坏,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功能之一。

  北京市气象台副台长于波介绍,此轮降水过程前三天,气象部门便开始了规格较高、频次较大的多部门会商,包括华北区域各省市会商、北京市气象系统内部专家会商,以及与在京多家气象单位的联合会商,集思广益,力求预报更加精准。

  然而,尽管“观云识天”的相关技术近些年取得长足进展,但天气预报“有时不准”,尤其夏季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结果”与现实有时存在误差。“不那么精准”的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建华介绍,目前绝大部分的预报依靠数值预报,“两头有误差、中间最精准”,即精准度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且“短时预报结果”也存在分析速度赶不上时间要求的客观难题。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