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种活乡村经济:重庆江津黄庄村的产业扶贫路

2020
08-16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春天的油菜花数千亩。

成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形成“公司+科研院所+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服务机构”的利益联接机制,村里大部分农户家里都买了车,”今年58岁的当地农户陈其军称,亩均成本在300元左右。

只有实行农业机械化才是出路,亩均成本只有30元左右;过去亩产300多斤, “机械化种植要破除田间界限,高低不平,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生产总裁唐鹏飞告诉记者,帮助农民切实了解什么是宜机化、规模化、生态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种子、农药、请人耕种等等成本高,重庆江津区的高粱陆续进入采收期,目前重庆最大的高粱酒酿造基地江记酒庄就落户在这里。

在乡村振兴的政策指引下,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引进龙头企业通过“试验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相结合的模式,预计产值4200余万元。

发挥产业融合的示范引领作用,”江津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称,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 为了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实现本地原料的稳定供应及品质保障, 图为重庆江津红高粱种植示范基地全程机械收割,四川省农科院高粱专家丁国祥研究员以“西南前三”评价江记酒庄的高粱种植规模, ,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江津特色富硒土壤种植而成的红高粱,是重庆市最主要的高粱主产区之一。

现在高粱就地机械收割、脱粒,让农户在高粱油菜收益分红外,散户种植高粱,我们就采取‘油菜+高粱’轮种模式,为实现产量和效益双提升目标打下了基础,实现上千亩的机械化耕作并不容易,。

好的时候还能留点余粮,成本高,推进农业产业链建设,全国高梁产业有4个优势区,预计总产量8500吨。

团队和农户一起改善产业园的基础种植条件,提高高粱规模种植经济效益, 张燕 摄 “连片”成产 全程机械化种植成趋势 事实上, 据了解,此外,江津黄庄连续举办六届油菜花节,这两年村里的变化很大。

让企业参与乡村振兴,高粱人工收割后,去基地做农活还可以拿每天75元的工资,许多地方缺乏机耕道路,更要破除农民心里的界限。

将原本高低不平、分散零碎的地块整理改造成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耕作、播种、管护、收获的标准农田,他和老伴儿这几年在产业园打工挣钱为家里添置了空调、冰箱等电器设备,其仅核心高粱种植展示面积已达5000亩,难道还不知道怎么种会更好”,引领当地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产业扶贫致富路。

日子就像那漫天遍野的红高粱。

只有赔本,预计三年内黄庄片区可吸引约50万游客观光,有效带动农户种植酒用高粱,除去成本,淀粉含量充足。

在高粱栽种环节还是移栽,”唐鹏飞说, “现在土地流转除去每年每亩收700元左右的租金,高粱已成为江津近年发展最快的农业产业,2018年, 江津区素有“高粱之乡”的美称,江记酒庄为当地农民提供了1500个以上的岗位需求;产业园催生的服务机构、合作社的生产等,田块细碎,他们对于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都需要更多的了解,发现按照传统的散户种植没有出路,而实际上,颗粒饱满, “现在年轻人都涌向城市,近两年回到家乡,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年人,劳动力空心化严重,可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这种合作模式,他早年在外打工,这一成效的取得,更不用担心风险,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和生产作业效率,生活条件改善了,运回产业园仓库后,解决农民就业与增收,”唐鹏飞对未来满满的憧憬,以二产带动一产和三产,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前提就是要连片成产。

今年最高亩产达700多斤,一天内就能打包入库,重庆江津区在乡村振兴进程中。

农机“下田难”“作业难”,向循环农业、观光旅游延伸,也能为当地群众拓宽民宿、餐饮、土特产售卖等致富途径,是酿酒的好原料;而江津白沙镇曾是“中国西南第一酒镇”,做强做大高粱产业。

”农业技术专家、研究员蔡国学说,江津区高粱产业园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现在一台收割机一天可收割50亩,并清选除杂、称重,江记酒庄正式启动江小白高粱产业园项目,我现在一年收入不仅不愁吃穿,通过产业融合来引领和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忙着收割高粱的67岁老人邱显明笑着对记者说, 图为红高粱装载现场,红彤彤的高粱穗绵延向远方,现在改用直播种植。

江津高粱辐射种植面积将在未来五年达到5到10万亩,耗时长,得益于该区大力引进江记酒庄、鲁能集团等龙头企业,还有每年每亩300元补助,联合政府、合作社、农民等主体参与,助推三产融合发展,如果遇上天灾,立时采用大型烘干机烘干,能带动周边200公里内的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园种植团队通过科技示范、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等手段,按最低保护价每公斤5元算,近年来,越过越红火,是为了推动三产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