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张家口8月16日电 (肖光明 李洋)初秋,河北坝上地区天高云淡,青山叠翠。仁和堡村村口的菜地里,甘蓝、西蓝花、生菜等已经成熟,拖拉机阵阵轰鸣,菜农们正在紧张劳作。
河北省沽源县小厂镇仁和堡村曾是河北省20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年一半时间天寒地冻,生存条件恶劣。万水泉村地理位置则更为偏远,守着薄田靠天要收成,绝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
2020年2月底,包括沽源县在内的河北省27个环京津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数百万贫困人口脱贫,环京津地区历史上第一次摆脱了区域性绝对贫困。三年间,这两个曾经的坝上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为村民在蔬菜批发市场所卖蔬菜当天结算。 李洋 摄
2017年,中新网记者曾跟随扶贫工作队来到河北坝上地区沽源县仁和堡村、万水泉村,记录了两个村的贫困状态。当年,为确保到2020年如期脱贫,河北从省市县三级机关共选派2.2万余名干部驻村帮扶,并多方筹集资金用于精准扶贫工作。
三年巨变旧貌换新颜
三年前的仁和堡村,即使再贫困的家庭都会备上几双雨鞋。对此,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驻张家口沽源县小厂镇仁和堡村第一书记刘增杰深有体会,“碰到阴天下雨,村里的土路都会变成泥潭,脚上的运动鞋更会陷入泥地。”
如今,仁和堡村村口建起了标识性牌楼,村里的13条街道、2万多平方米巷道全部硬化,90盏新装的路灯令村民结束了“无灯一抹黑”的生活。公共厕所、爱心浴室、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都已投入使用,成了远近闻名的村容村貌样板村。
当下,正值蔬菜产销旺季,仁和堡村的蔬菜批发市场里格外热闹,来自北京、邯郸、山西等地的客商齐聚市场收菜。
河北邯郸菜商顾良是仁和堡村蔬菜批发市场的老主顾,“这里的蔬菜品质好,种类多,是坝上地区比较实惠的蔬菜批发市场。”
“80后”陈尚卿今年种植了60亩蔬菜,如今已售出了20多亩的蔬菜。据他介绍,今年种植蔬菜预计有17万元左右的收入,“曾经是在地头等人收菜,蔬菜价格和新鲜度难以保障。现在村里有了蔬菜批发市场,大家每天一早拉过来,价钱统一,省心又挣到了钱。”
仁和堡村党支部书记杨旭东表示,计划将仁和堡村打造成绿色、精品有机蔬菜基地,注册仁和堡村商标,打出品牌效应。同时,他跟刘增杰正在计划引进一家龙头企业,延长蔬菜供应链,将蔬菜烘干销售,增加收益。
在万水泉村口,115座蔬菜大棚在坝上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点点亮光,棚内种植的豆角正在爬架成长。
据万水泉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左青利介绍,蔬菜大棚由一家公司统一经营,今年每座大棚租赁价格为650元。村民除了得到租赁费用外,还可以在蔬菜大棚打工赚钱。同时,新建了150平方米蔬菜恒温室,村民种植的蔬菜可以不用出村就完成冷藏储存。
在走访中记者看到,仁和堡村和万水泉村都建起了爱心浴室,免费向村民开放。曾经的夏天,村民会烧开一壶热水,在大盆中简单洗澡。如今,即使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气里,浴室内的水温也能达到50摄氏度以上,解决了坝上村民洗澡问题。
昔日贫困户:有人帮更要自己站
改变的不只是村里环境。自强自立、自力更生的想法也在坝上山村里生根发芽。
1991年出生的郭建伟曾是仁和堡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从村委会“讨”了一份新差事,驾驶村里30万元购置的大型农机,在家门口当起了农机手。既省下了自己耕地的钱,又多挣到一份钱。
郭建伟说,今年他给本村翻耕土地1000多亩,收入了几千元,还承包种植了100多亩地的蔬菜,目前已出售50多亩的蔬菜。“今年菜价很好,年初给自己的小目标是十万块钱,看来是可以实现了。还得计划明年干啥,挣钱不能等。”
车树林以前也是仁和堡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6年前,他的爱人崔树萍因为一场车祸导致下肢瘫痪。车树林推着轮椅上的妻子曾在内蒙古、山西、北京各地打工。在外漂泊多年的老两口回到仁和堡村时,家里的老房子早已破败不堪。
当车树林回村后,刘增杰成为了他的帮扶责任人。实施危房改造、改造居住环境……如今,车树林夫妇早已入住宽敞明亮、自来水入户的新房里。今年3月份,车树林还花了4万多元钱购买了两头肉牛,并在院子周围种上了玉米作为牛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