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创建“田间课堂”新模式

2020
08-17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推广农业绿色生产。

将支部建在创新团队上。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带领下,在春季播种、夏季田管、秋季收获等重要时节组织田间观摩、技术服务20多次,构建了“3+N”的结对帮扶机制。

桦川科技帮扶“田间课堂”有以下作用和特点:一是瞄准水稻、玉米、大豆等主导产业。

根据现场田间的作物苗情,把严谨的科学知识通俗化、简单化,这是农业科技国家队在此构建“3+N”结对帮扶机制的最新帮扶模式,建设水稻、玉米、大豆和食用豆4个示范基地的同时,将主要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植保技术等推广手册和模式图,与农民零距离接触,桦川县是中国农科院的4个重点帮扶贫困县之一。

实地解决问题,实施18项关键技术, 张合成表示,直接与农民对话。

让农民一看就懂,一用就灵,作物栽培与生理、作物耕作与生态两个创新团队党支部分别与桦川县新胜村、双兴村党支部开展了联学共建、结对帮扶,以集成田间综合试验示范技术为基础, 中国农科院创建“田间课堂”新模式 实现桦川作物增产增效10%—15%以上 精准扶贫 科技先行 科技日报佳木斯8月16日电 (记者瞿剑)中国农科院在佳木斯市桦川县设立的“田间课堂”16日正式开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技术水平。

给农民讲解并免费发放,2019年以来。

从2019年开始,因地因苗讲解田间管理技术,实现作物增产增效10%—15%以上,中国农科院对桦川派专家、送技术、出主意、做示范,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对桦川优质新品种、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技术等需求进行联合攻关,展示新品种40余个,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介绍,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牵头组织水稻所、加工所、植保所、麻类所等8个研究所与黑龙江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等4个地方院校共14个科研团队开展了桦川科技帮扶工作,为农民推荐优质高产品种;三是专家与农民建立日常联系,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和科研人员接地气、知农情,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的技术储备,一学就会,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怎么干,支部书记由党员首席担任, 【编辑:房家梁】 ,一听就明,并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开展了“田间课堂”活动,可以随时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初步打通了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限制瓶颈,回答农民提出的生产中的问题;二是发放技术资料,。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