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癣”却不是真的癣 银屑病没有传染性

2024
11-03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doudou / 健康日报
A-
A+

每年的1029日是世界银屑病日,旨在让更多人了解银屑病,关爱银屑病患者。

日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张建中教授在一场科普讲座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银屑病的典型症状和发病机制,并分享了前沿治疗手段。

却不是真的癣 银屑病没有传染性

得这个病特别难治,特别痛苦。最严重的时候,浑身发红发痒,一年都睡不上一个整觉,更别说穿短袖短裤了。陈先生口中的就是皮肤科里出名的老大难”——银屑病。患病的30多年里,陈先生不敢去公共浴池、不敢和同事走得太近,甚至不敢尽情出汗。据了解,陈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在中国,有超过700万人正经受着银屑病的折磨。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但实际上银屑病并非因为真菌或细菌感染导致,而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银屑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以青壮年居多,近六成患者病情已发展至中重度。

银屑病不是简单的皮肤病,它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社交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张建中教授特别指出,随着银屑病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合并各种复杂共病,如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肥胖、炎症性肠病等,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影响个体寿命,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早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向中重度发展。如果已经是中重度患者,那就应该尽早启动系统治疗。” 

银屑病与炎症息息相关,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之所以人体内会出现这种致病的炎症状态,张建中教授给出了一个简单易懂的解释:这就像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了小故障。当面对像压力、感染等内外部的一些刺激因素时反应过度,产生了过多的炎症因子。正常情况下,炎症因子是来保护人体的,可这时数量太多了,反而开始攻击人体。攻击在皮肤上就会出现皮损和鳞屑,在关节上就会变成关节病型银屑病。

银屑病治疗应遵循规范安全个体化三大原则

张建中教授提到的系统治疗,其实是针对中重度患者的几个标准疗法。银屑病治疗应遵循规范安全个体化三大原则,轻度患者可以外用药治疗为主,当病情发展至中重度,就要及时启动系统治疗。目前临床上的系统治疗包括传统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孢素、阿维A)和靶向疗法(如:口服靶向药、生物制剂)两大类。前者通过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广泛抑制达到治疗作用,类似于地毯式轰炸,所以如何平衡好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是一大挑战,且临床上不能长期使用。靶向疗法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前沿疗法,不同药物针对的靶点不同,但基本都是对核心炎症通路上的关键点位进行定点狙击,因此较传统治疗手段更为精准。

靶向治疗极大改变了银屑病的治疗格局,而且随着靶向药物的日渐丰富,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需求也被大大满足。张建中教授介绍,生物制剂是较早进入我国的一类靶向药物,属于大分子药物,通过抑制关键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7,白介素-23)来发挥作用,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但大分子药物需要冷藏和注射给药,有一定局限性,且存在免疫原性风险(即人体把药物错认为有害物质产生相应抗体,导致药效衰减)所以临床上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希望选择小分子的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

大、小分子的靶向药物有何不同?张建中教授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炎症通路看成是电视机接收信号播放节目,细胞就像是电视机,炎症因子就像是天线。天线架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接收到信号,但想让屏幕上出现画面,还得需要电视机里的零件把这个信号传递进去才行,细胞里的就是这个传递信号的零件。生物制剂的做法是拉断天线,不让炎症因子和细胞结合;而口服靶向药物是把零件锁掉,不让信号传递下去。比如酪氨酸激酶2(TYK2)这个酶,它是白介素-23、白介素-17通路里非常重要的信号分子。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口服靶向药和生物制剂是殊途同归。

作为口服靶向疗法的受益者,陈先生经过治疗后病情很快得到缓解,实现了皮损清除。时隔三十多年,他第一次在夏天穿回了短袖。他也期待更多创新药物可以纳入医保,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患者能用得起、用得上、用得久。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