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12月31日电 (记者 李欣)“十三五”期间,山东全省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37%,优良天数比例平均达到69.1%,累计淘汰燃煤小锅炉4.1万余台,完成1003台燃煤机组和23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综合整治1.1万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设施、1.3万余台(座)工业炉窑。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于国安12月3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该省“十三五”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情况。于国安表示,除大气方面外,水环境方面,山东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2.3%,优于年度目标10.8个百分点、优于2015年近20个百分点,劣五类水体全部消除,是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初步评价达到94.1%,优于年度目标6.1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土壤方面,山东全省受污染耕地全部采取安全利用措施,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8.59%,均超额完成90%的年度任务目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遏制。
12月3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于国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该省“十三五”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情况。 马睿 摄
“山东集中打赢蓝天保卫战、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等突出生态问题整治8场标志性重大战役,形成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于国安说,山东聚焦陆海统筹,着力构建“水体—排污口—污染源”监管链条,在中国率先开展覆盖全省的入河排污(水)口排查,完成入海排污口监测和溯源工作。16市建成区166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县(市)建成区治理完成率97.1%,全省178家国家和省级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为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该省聚焦土壤安全,完成农用地污染状况详查、8344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了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对1142家企业实行重点监管。
“山东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一直偏重,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污染治理、减少排放,需要付出比其他地方更加艰苦的努力。”于国安说,山东始终坚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累计整治“散乱污”等落后企业11万余家,压减粗钢产能1500万吨、生铁产能970万吨。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压减煤炭消费,完成了“十三五”压煤任务;2020年以来“外电入鲁”电量1060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4.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预计达到4510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31%。
于国安表示,山东大力调整运输结构,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近17万辆。建成公转铁项目13个、里程253公里,在建项目9个、里程84.2公里,沿海主要港口煤炭集港实现铁路或水路运输,建成原油管道3750公里、成品油管道2200公里,央企炼厂、省内主要地炼企业基本实现原油管道通达,主要成品油消费区域实现成品油管道通达;大力调整农业投入结构,推广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的前提下,化肥、农药用量连续多年下降。
记者在发布会上还了解到,2017年以来,山东新增、更新和改造提升低效林849.5万亩,推进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1.3万余公顷,矿山生态修复3400余公顷;建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基本实现了对水、大气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目前该省共设置1万余个监控点位,具备了未来7天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能力。山东已启动赔偿案件2261件、案值52.35亿元(人民币,下同),实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单件违法行为奖励金额由原来的最高2000元提高到5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