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年轻干部入职乡镇(街道)之初被“圈”在固定岗位,想法如何转化为行动?能力如何有效发挥?
一项基层年轻干部培养的“破圈”实验
□ 本报记者 姜国乐 孟一
本报通讯员 李 骁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提出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明确要求,也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使命指明努力方向。
基层,一直是磨砺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舞台。但在某些基层部门,受制于“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管理模式,一些年轻干部在入职乡镇之初,被固定在一个部门,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还有少部分人,从事的是基层工作,却只和文字、数字打交道……当一个个“圈”把年轻干部的“心”和“脚”都固定住时,能力培养就开始遭遇阻隔。
在曲阜市,书院街道和时庄街道都进行过人才培养的“破圈”尝试:以“项目战队”的形式将“85后”镇街年轻干部重新组织起来,专攻镇街“急难险重”要害问题,不仅打破了岗位壁垒、搭起了展示平台,更遵循年轻人爱思考、有闯劲的群体特征,镇街干部活力得到了激活。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岗位工作和战队工作间的协调问题,活动项目的设计问题,战队灵活性的保持问题等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战队工作法从何而来?
“秋风起、玉米香,防火禁烧奔波忙。”每到秋季,这句俗话就会在很多镇街传播开来,即便是有着几十年工作经验的“老基层”,也如临大敌。可在曲阜市时庄街道,由年轻干部组成的“时光战队”头一年扛起禁烧大旗就靠“挨家讲环保、逐户畅未来”的“谈心法”镇住了场子,没吹大喇叭、没拉大条幅就保住了一片秋高气爽。
近年来,大量高素质青年人才开始涌入基层,为镇街工作提供了充沛的智力支持。可如何持续优化人才结构,让传统的基层干部管理模式为“新鲜血液们”施展才华、提升技能提供广阔舞台呢?
“镇街传统的用人方式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定什么岗就干什么活,在给新入职人员安排工作时,不会过多考虑特长、兴趣等因素。如果被安排到重点岗位还好,有机会接触镇街核心工作;但如果到了只和文字、数字打交道的岗位,那就有可能长时间把自己闷在办公室里。”谈起2018年在曲阜市书院街道推出战队工作法的初衷,时任书院街道党工委书记、现任时庄街道党工委书记齐祥灿直言,看多了工作多年却始终只是纸上来去、连村都没下过的年轻基层干部,街道党委决定咬牙“赌一把”:打破岗位限制,给年轻人一次展示和锻炼自己的机会。
破除部门壁垒,首先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抓手。2018年初,书院街道“星火战队”正式成立了,18名“85后”年轻干部首批应召入队,在兼顾本部门工作的同时,以项目制的形式参与到各种镇街核心工作中。
农村有句大俗话,“分啥别分钱、调啥别调地”。意思是说,只要牵扯到“钱”和“地”,再有本事的村支书也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人人信服。书院街道的东野村也是一样,因为没有执行好“添人添地、去人去地”的《村规民约》,村里的地硬是60年都没调动过。
土地长时间得不到科学分配,私怨公愤持续发酵,让村子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乱子村”,村集体经济常年亏空不说,村支书的岗位也成了没人愿碰的“烫手山芋”。老人、老方法都“救”不了东野村,那就借助“星火战队”大胆起用新人,刚工作没多久的“90后”硕士辛欣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委以重任,成了战队成立后第一个上战场的“战士”。而当初这步并不被人看好的“险棋”,却在后续发展中给人带来了惊喜。
“就俩字,服气!”如今,访问东野村村民,人们对大学生村官辛欣任职时的表现竖拇指点赞,而她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只有一条:绝对的公开透明。通过挨家挨户做工作、辨原委、征意见,辛欣在坚决割除一切不合理土地占用行为的前提下,制定出了明确的抽签方式、土地丈量方式和土地分配方式,全程都有村民代表参与、监督,后门堵住了、流程透明了,过去被少数既得利益者“挟持”的村民终于放胆在分地方案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前年,东野村在土地调整中整理出的40亩村集体土地上种下了良种大蒜,这也是村子60年来头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获得村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