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40摄氏度 现实版“我跟大王去巡山”来啦

2021
01-15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零下40摄氏度 现实版“我跟大王去巡山”来啦

  新华社哈尔滨1月14日电 题:零下40摄氏度 现实版“我跟大王去巡山”来啦

  新华社记者管建涛、徐凯鑫、王建威

  “大王叫我来巡山,我把各处转一转……”凛冽的寒风,裹挟两个人的笑声,在零下40摄氏度的山林间回荡。  

  这个情节,不是《西游记》西天取经的途中偶遇,而是现实版电力工人“雪山”巡线。

  数九寒天,记者跟随国家电网呼中供电公司的两名巡线检修工,穿林海,跨雪原,怎一个“冷”字了得。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位于“兴安之巅”大白山脚下,年平均气温零下3.6摄氏度。

  冷是这里的常态。“呼中最冷时零下50摄氏度。”巡线工王殿辉对随行记者说,为保障供电,进行“极寒特巡”是必须的。

  “我们冷点倒还能挺住,可设备线路不一定能挺住。如果不巡检,线路出问题咋办?那头可是连着老百姓啊。”王殿辉说。

  “冷!太冷了!”跟随王殿辉和他工友孙林波深一脚浅一脚踏雪进山,记者本以为自己一身“熊装”已“包裹”得够厚实,但没几分钟,端着冰疙瘩似的相机的手就颤抖不止,上下牙也开始不停地“交流”,眼泪流出,都是冻的。看来,记者还是低估了这次“极寒特巡”。

  攀行在万籁俱寂的山上,咯吱咯吱的踩雪声,刮碰树枝的簌簌声,急促的呼吸声……一切细微的声音都变得清晰可闻。

  “两位大哥等等我。”喘着粗气呼唤着。一位20岁出头的记者,反而被两位年近半百的老大哥远远甩在后面。

  途经一处电线杆,两人停下,孙林波拿起望远镜观察,“68号杆纵向裂纹、69号杆防倒拉线松弛……”

  “装啥水的笔都白扯,都得冻住,就这个好使。”王殿辉用铅笔在本上标注。

  “与每月一次的常规巡查不同,特巡是指重要节假日,以及气温骤降等重要情况发生时进行的专门巡查,巡线、测温、观察绝缘子有无破损等,2020年12月份以来已经特巡5次了。”王殿辉对记者说,现在巡查的只是7公里多长的苍山线,他们负责的线路全长28公里,每次特巡至少持续3天左右。

  “扑通”一声,王殿辉被树根绊倒,摔进“雪坑”,孙林波赶过去把他拽了起来。“山上积雪太厚,只能凭感觉摸索着走。”王殿辉说,“裤子比我遭罪,经常被开‘天窗’。”

  “这是什么玩意?旁边咋还有串脚印呢?”

  “这是狍子休息过的地方,那串脚印就是狍子的。”王殿辉说,“咱们巡线的地方可是野生动物的地盘,现在林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经常能看到狍子、飞龙等鸟兽。”

  “走了两个多小时了,咱们也在这儿吃一口吧。”王殿辉从背包里掏出面包、榨菜递给记者。“得抓紧时间,一停下身上的热气就跑了。”半冻的面包就着带冰碴的榨菜,这是记者生平第一次这样吃。再看对面坐在雪地上的两位老大哥“狼吞虎咽”,心中满是敬意。

  “小伙儿,在这里除了野生动物,偶尔还能看到‘行走’的雾凇呢。”王殿辉说。

  “真的,在哪儿?”

  “你照照镜子看。”

  记者掏出手机,屏幕上投影出白发、白眉、白睫毛,恍然大悟……

  返程途中,望着山的方向,眼角闪过街旁的灯光晕,回想起大山中巡线工人前行的背影:每一位巡线人都是“行走”的雾凇。

【编辑:白嘉懿】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