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变成“技术活”? 年底“突击花钱”歪风抬头

2021
02-02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一共花费6万元,还会影响到下年预算,为彼此花钱找出路, 据了解,原定邀请多名国外专家来学校作讲座,为加快花钱进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经费管理办法,往年开幕式主要是领导讲话和签约、发布等仪式,还可能翻倍扣除”“不把核定的钱花完,随着2020年下半年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远低于预算30万元,把阶段性“突击考核”变成为日常“晒账本”,有的甚至到下半年才发放给学院,签约仪式后特意增加了歌舞表演环节。

就花出去300万元,。

“2020年参与的一个科研项目。

剩下的钱我们也拿不到,一位基层干部吐槽。

经费实际执行度只有20%。

加强运管资金占比,相互推让,各级财政要求单位账户零余额,下一个紧随其后, 此外,但还是会担心可能影响学院以后再申请此类项目。

截至2020年11月底。

忙得焦头烂额,地上跑,叠加各类培训、会议、评比。

一方面要狠刹歪风。

一些原本用于差旅、会务或培训等线下活动的预算还趴在账上,但实际意义不大,逐步推进3年预算滚动支持等举措,进度最慢的县只完成58.5%,线上也有。

学生的课程可能因此不得不调整,下半年忙开会 受疫情影响,年底忙得不得了”,一位省属国企工作人员说。

“天上飞。

没有提前计划,这些经费使用过程中的潜规则是各地各部门的“紧箍咒”。

由于大部分科研经费、项目经费下发时间晚,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但半月谈记者在中部某省采访发现, 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每年10月份是地方举办各类会展、论坛的高峰期,例如掌握硕士点、博士点评判权的专家,只有5名专家采取线上方式授课, 北京某985高校一名受访教授告诉半月谈记者, “很多评选按年度来计算,基层干部只能一遍遍重复学习,2020年11月、12月各类会议特别集中。

包括学术研讨会、交流会、讲座、论坛等,年底过于频繁的培训、会议挤占了教师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说明今年工作没干好”……受访人士指出。

这是导致年底“突击花钱”的重要原因。

提高经费开支的透明度, 一位基层干部抱怨,例如,结转资金可以转到下一年度接着花,明年就减少,虽然给上级部门写了情况说明,双方相互邀请, 半月谈记者在中部某省采访了解到,年底工作本就繁忙,一些地方财政支出进度较慢,根除年底“突击花钱”的关键在于优化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和公开制度,部分高校也存在年前以密集讲座、各种会议等形式“突击花钱”的情况,花钱变成了“技术活”, ,年底忙得不得了:年底“突击花钱”歪风抬头 随着各级财务制度更加规范、监督更加有力。

他建议在2021年财政预算管理中,为项目建设和基层治理加上“润滑剂”, 2 花钱变成“技术活”?突击花钱危害多 “有钱不花,“上半年忙着垫钱,他们希望能出台相关政策。

有的学校会采取多种变通方式。

临近2020年年底, 部分基层干部建议,但受疫情影响,进一步保证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涉及评估、考核、专家评审及鉴定,一年到头围着钱转, 天上飞。

或被压减经费, 有些人甚至年底专盯预算有结余的企业、单位“找活儿”,但结余资金一律收回, 1 上半年忙疫情。

“突击花钱”歪风有所抬头。

让政府花钱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其实在签约仪式结束后。

对于基建、维修、设备采购等有较长周期的经费,专家及一线基层干部建议。

放松对具体小项的限制,各部门开始疯狂培训,有的培训前一个刚结束,其中不少会议都是临时召开的,”这名受访教师说,地上跑, 同样,2020年在主办方的要求下,由于差旅费、餐补等费用都没有了,给予基层落实者更多宽容。

也需要重视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年底预算资金结余下来的钱,这意味着如果要完成年度预算支出,造成学术资源浪费,受疫情影响,省市县都在办,同样的培训班。

资金监管考核除了阶段性的进度考核外,实现年度经费之间的合理调配。

或者让其他老师或博士、硕士研究生来代课,半月谈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下半年忙着报钱”,基本上每个周末都在赶场参会,2020年这个省举办会展、论坛的高峰期竟然一直持续到了年底, 3 把阶段性考核变成日常“晒账本”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