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开工首日江苏平凡岗位工作者起跑即冲刺

2021
02-20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牛年的首个工作日犇腾而至。江苏各行各业的人们起跑即冲刺,用拼搏与坚守绘就牛年春天最美的色彩。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走近一个个平凡岗位上的工作者,感受满满的牛气,和他们一起寄语新年。

  以“牛”的执着和韧性,创造更“牛”一年

  耕耘更知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春节期间和家人“云团圆”,现在杨毅和同事们“云工作”。2月8日从东北回宁的国家疫情防控救治组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杨毅教授依旧处于隔离期,虽然人在隔离,工作却一直继续。“上午和同事们云会议,下午和学生们云讨论文章……”杨毅依然停不下来。  

  “今天大家都上班了,我还在隔离期,看着挺急的,真想早日回到集体中。”杨毅说,“一样的病,不一样的病人,谁看谁知道,床边看病人才是真理。”简单的话语,道出医者的仁心。

  开工第一天,对新的一年有怎样的期待?杨毅告诉记者:“一年之计在于春,耕耘在春天,收获每一天。今年是牛年,所以更是需要耕耘的一年。‘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这三种牛的形象也代表着这一年我们应有的作为。新的一年,愿国泰民安,疫情的阴霾早日散去。”

  医院里的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一切如平常。上午,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在门诊看了20多名病人,细致入微。而在春节期间,该团队更是开展了两例重大急性主动脉夹层抢救。“绿色通道开启,抢救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战,死战,夜战,急战……”

  “2020,‘拼’是我们团队最火热的字,我们拼出了心脏移植、复杂主动脉夹层救治等技术里程碑式的发展。”邵永丰表示,2021,“牛”将是科室追求的核心词,“希望以‘牛’的闯劲,‘牛’的干劲,‘牛’的执着和‘牛’的韧性创造更‘牛’的一年,在医疗技术发展上乘势而上、勇开新局,为服务广大患者铆足‘牛’劲,接续奋斗!”

  铆足“牛”劲,愿新年实现关键突破

  惜时如金,勤勉如牛,追梦不止。牛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一大清早,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陈早早就与同事们一起赶往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讨论生物医学相关科研的合作和落地事宜。这个春节,陈早早和学院不少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坚守科研岗位,甘之如饴。过年期间的不懈奋斗使项目研发进度超前,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后期的改进留下了更多的时间上的余量。

  “走过了充满磨难的2020年,牛年伊始,我希望今年的几个科研项目能更进一步,新的科研成果能够走出实验室,推广到生物医药产业的实际应用中。”陈早早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自己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在牛年要砥砺前行,利用好现有的发展机遇,培养科学人才,完成好教学任务和国家交给的科研任务。“我所在的团队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多个部委(包括航天员中心)的项目,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希望能实现关键突破,带领同学实现创新,完成好项目。”

  “上午到紫金山科普园区后,监督物业人员落实疫情常态防控措施,包括消毒、游客登记等。随后在紫台的多个新媒体平台上更新科研人员春节假期工作推文。紧接着又和台里领导讨论了今年开展科普的新渠道。之后又更新了雨水节气的推文,编辑制作了雨水和春季星空的科普视频,还拍摄了测量节气的圭表日影用于科普宣传。带领一组学生在紫金山科普园区内进行参观……休息了7天,手上都攒了不少事情。”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王科超盘算着一天的工作量,来不及和记者多聊,转身又投入工作中。

  “一有空就科研”是王科超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上的新年寄语:“相信在平凡岗位上的科研,也能书写不平凡的华章。”

  “拼”字当头,字典里没有“节后综合征”

  初生牛犊不怕虎,新岁起点,拼搏是唯一的答案。严格意义上来说,昨天是苏宿工业园区管委会党政办副处长黄江苏牛年正式开工的第二天。大年初六正好轮到他在办公室值班,黄江苏提前结束了自己的春节假期。“同事们纷纷回到园区,昨天大家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新年好’,感觉很亲切。”

  开工第一天,黄江苏上午前往宿迁市改革创新暨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总结表彰大会园区分会场,保障会场安全秩序,下午则加紧推进2020年园区首季开门红宣传系列报道。“时间不等人,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能在生活中勤勤恳恳,在事业上更进一步,此外潜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在读硕士可以在今年顺利毕业。”黄江苏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同时也是园区的一名青年干部,2021年希望自己能够发扬青年人敢想敢拼的精神,展现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