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赣鄱援藏律师

2021
03-07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雪域高原上的赣鄱援藏律师

  □ 本报记者 张晨

  “从上班到晚10点,代书诉状5份、其他文书3份,接待8批共45人的咨询,为顾问单位审了3份合同,嗓子有点冒烟……”

  这是叶琼穗律师在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的一天。  

  2月1日,临近春节,叶琼穗决定,不回江西了,响应国家就地过年号召,留守察隅县过一个安全、安心、有特色的年。离家已半年,从山清水秀的江西上饶到雪域小江南察隅,说不想家是假的。“但是想到疫情随时会反弹,援藏工作刚过去半年,还是留守本地更有利于保持工作延续性。家人也很支持我的决定。”叶琼穗说。

  初心:既有诗和远方,又有责任与担当

  王鹏来米林县前,全县没有一名执业律师。“作为米林县第一名律师,我享受到了国宝熊猫的待遇。”年近花甲的王鹏是江西援藏律师中年纪最大的一位,风趣幽默、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使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在将近退休的年龄报名参加司法部“援藏律师服务团”项目,对于王鹏来说,是一个很重大的决定。“在收到省里通知后,我毫不犹豫就报名了,原因有两点,一是诗与远方,二是为了责任和担当。”援藏前,王鹏是江西理公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我作为党员,理应不忘初心、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

  叶琼穗长期热心公益事业。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她一直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社会做点什么。“虽然我不是医生,但是疫情期间我可以用法律专业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想到这些,我就来了。”

  作为江西援藏团中唯一一名85后,宣文丽比自己想象中更坚强。“当初来的时候,就是想为西藏法治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这里的环境还是比我想象中要难适应。”抵达西藏的第一天,宣文丽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但即使后期持续性流鼻血、掉头发这些症状也没有吓退她。“刚来嘛,总要习惯一段时间,会坚持下去的。”

  坚守:“环境关、语言关、工作关”,都能过关

  比起年纪最小的宣文丽,王鹏和叶琼穗倒是没什么高原反应,可能得益于长期坚持锻炼的习惯。但是西藏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天气多变,给日常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察隅县是边陲县,离市区500多公里,从县里去一个乡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大概需要一天时间,途中要翻越几座雪山。”叶琼穗说这些的时候是很平常的口气。她说下乡普法、入户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法律知识普及教育等都是她的日常工作。

  在王鹏看来,他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就是语言关了。“日常接待的群众,有一部分说汉语,一部分说藏语”,在碰到语言不通的时候,米林县司法局的干部会临时担任翻译。

  但是这些困难都没有吓退援藏律师们。“与这些困难相比,县里在生活上、工作上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3位援藏律师对县里的住宿、伙食、办公等保障工作表示很满意,也对时刻照顾他们的同事充满了感激,在短短的时间内和县司法局同事们结下了深厚友谊。

  绽放:从“专科医生”到“全科医生

  “这边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从起草离婚协议书、代写诉状到在法院诉讼中心值班、参与认罪认罚见证案件……什么都要会、什么都要精通。”王鹏笑着说,自己由原来的“专科医生”变成了“全科医生”。同时,这也成为激发他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了解法律新动态的动力之一。

  对于米林县来说,王鹏的到来解决了大问题。因之前县里没有执业律师,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后,县法律援助中心只能向上级协调指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困难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同时,在刑事案件认罪认罚环节,因为没有律师见证导致涉部分案件工作不能顺利推进。王鹏到来后,县检察院就第一时间与县司法局协调签订了认罪认罚案件协作机制,解决了认罪认罚案件无律师见证的尴尬局面。

  宣文丽也认为,援藏半年间对于她自己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半年来,她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代写文书38件,审查规范性文件和合同19件,参与认罪认罚见证案件6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7件、法律援助案件6件,开展法治宣传讲座23次。

  除了提供法律服务外,援藏律师们还充分发挥自己的其他特长,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身份的叶琼穗,多次应邀到察隅县人民法院、卫健委等单位开展压力管理与身心健康、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培训等心理健康疏导课程,累计覆盖百余人次。

  延续:由“输血”变“造血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