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孩子被动补课” 校内提质破解校外培训怪圈

2021
04-01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校内提质破解校外培训怪圈

  过完春节以来,高三学生韩然就没有休息过一天,平常要完成正常学业,周末又忙于补习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

  高考在即,看着连轴转的孩子,韩然的父亲很无奈地说:“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只能把校外补习当成救命稻草,哪怕能提高一点分数也好。”

  像韩然一样,昆明市不少中小学生陷入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圈。  

  昨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就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要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和作业负担。

  补或不补家长两难

  “每天不是在上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这是一句玩笑话,但却是不少中小学生的现状。

  从小学至高中,韩然上过很多培训班,绘画、吉他、篮球、英语、数学、化学等。假期、周末,大部分休闲时光都花费在了培训班,这让他感到学习压力很大,越学越觉得这是一种负担。

  韩然不是个案。在昆明某中学初二(1)班的调查中发现,班上有80%以上的学生上过校外培训。在“昆明教育”微信公众号“关于校外培训是否成为中小学生负担”的微调查中,有65%的学生上着校外培训。在这部分学生中,有41%的上着1至2门培训课、28%的上着3至4门、3%的上着5门以上。

  提高学习成绩、想让孩子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别的孩子都在补课,怕自己的孩子落下;孩子成绩差等,是不少家长选择让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主要原因。孩子上一年级的家长李云碧说:“看着班上的其他孩子都在上校外培训班,我也给她报了一个英语班,希望她能从小把英语学好。”

  微调查中,78%的家长认为过多、过重的校外培训给孩子造成了负担。但另一方面,来自升学和就业的压力,怕孩子以后无法面对社会竞争和挑战等原因,又让众多家长不得不给孩子报班。

  七成孩子被动补课

  一些家长认为,是不是把所有校外培训学校取消了,孩子的负担就轻了?曾对昆明市校外培训机构做过摸底调查的云南省语文特级教师魏光虹说,校外教育是学校教学的有益补充。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校外增负”与校外培训划等号。

  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摸底调查中,魏光虹发现80%以上的家长对校外培训是有需求的,尤其是一些优质的培训机构,对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有帮助。那么为何校外培训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呢?一方面是部分培训机构过度追求利润,另一方面则是家长的盲目选择和跟从。昆明一家校外培训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孩子是被动式补课,只有30%的孩子是自愿选择。

  “一般而言,在课堂上吃不饱的,或在学科上有优势,或想超越其他同学,才需要借力校外培训机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昆明市学科带头人王坚说,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已经感觉吃力,吸收不完教师教导的知识点,再去校外盲目补课,就会导致越补学习成绩越差。

  在昆明市五华区滇云教育培训学校副校长陈青员看来,校外培训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和目标。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吸取65%的知识点,剩余的35%则要依靠课下的复习和巩固。但对于一些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而言,就需要借助培训机构来完成知识点的巩固和提升。针对这些学生,培训机构应该实施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

  学校提质破解痛点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评论校外培训称,当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成为基础教育痛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从需求端出发,引导家长不盲从、不焦虑,理性选择;另一方面,从供给端出发,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魏光虹把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比喻成集体跑步。由于学生具有差异性,集体跑过程中,能力强的学生自然能领跑和跟上,能力弱的学生会掉队。这些学生如何赶上?一靠自身努力,二则需要靠校外培训机构的“外力”,想赶上大部队肯定会产生额外的负担。但如果学校不断地提升教师素养和课堂效率,让掉队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的负担自然就会减轻了。

  目前,昆明市第十一中学正创新教学模式——大单元备课,把教师的教学方法共享互补,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昆十一中教务副主任林梅介绍,以高中物理“稳恒电流”这部分内容为例,其包含了12小节的知识点。经过大单元备课后,教师们把内容整合为电源部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三个内容,把琐碎的知识点融合起来,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学习。同时,大单元备课能对授课时间进行压缩,增加学生课堂训练时间,减少课后作业的布置。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