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嘉兴4月7日电(胡丰盛 施紫楠 周孙榆)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澉浦镇永新村的一间平房里,71岁的周子仁正在他的“百宝屋”里修理着村民送来的电热水壶,他也不记得这是38年免费修家电生涯中为村民修的第几件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年轻的周子仁是村里的会计,闲暇时候喜欢捣腾“带电的玩意儿”,有着一副热心肠。彼时家家户户多用广播获取信息,广播一旦坏了多有不便,这恰好给了周子仁发挥余地。
各种老旧家电与工具 周孙榆 摄
“那时候广播很重要,大家要听新闻听通知,农民播种、打农药要听天气预报,我能帮(修理)就帮一帮。”在兴趣和热心的驱使下,周子仁就这样帮村民免费修起了广播。
当时的广播多装在屋檐下、电线杆上,对于村民来说,坏了要申请新的,既不方便又不划算。很快周子仁就成了村里的名人,附近村子的村民听闻永新村出了一个能免费修广播的“小周”,也都找上门来。有些村民过意不去,想给周子仁一些酬劳,但都被他用一句话拒绝了,“我当会计已经有一份工资了,修广播不过是举手之劳。”
在女儿周晓玲记忆里,从她记事起,父亲就是“与修为伴”。
周子仁的工作室 周孙榆 摄
“吃饭时村民找上门,我爸放下饭碗就去修,路过村民家发现有坏的,转身就回家拿工具,连走在路上看到废弃的家电,都要去拆点能用的零件。”周晓玲说,“看到乡亲们的广播被修好,他心里有成就感。”
后来,便携式收音机逐渐走进村民家中,周子仁不用经常爬梯子修广播了,他把“办公场地”挪到了自家的小平房,自掏腰包买来各种工具将其改造成工作室。村民送来的家电种类丰富了,周子仁常常待在工作室里琢磨着村民送来的家电该怎么修。
“那时候不少东西属于买得起,但坏了还是心疼的,所以大家都来找我,我也没系统学习过,就自己摸索着修。”周子仁回忆道。
年复一年,周子仁从乡亲们口中的“小周”熬成了“老周”,他也凭借着这份坚守赢得了村民们的褒奖。
村民黄阿姨平日里不在村里居住,谈到周子仁时赞不绝口:“他的名声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一件事做几年简单,做几十年做一辈子不容易。”
村民周怡生听到周子仁名字时,直接竖起了大拇指,“老周是活雷锋一样的人物,他家庭条件其实不好,但他还是免费给大家干了那么多活,我佩服。”
周子仁的老伴早些年因病过世,女儿的身体也不太好,孙子刚刚参加工作。永新村党总支书记姚陈峰告诉记者,村里考虑到周子仁的经济情况,想给予他资金补助,但都被周子仁婉拒。
在村里的一再坚持下,周子仁选择了一份村庄邮递员的工作,一天只要送七八户,最主要的是这份工作他可以“沿途搞点事”。
“万一送报路上谁家有家电坏了,可以直接修理。”周子仁乐呵呵地说。
相比于过去的“黄金时期”,如今周子仁空闲了许多,找他帮忙的总是那么几位“喜旧厌新”的老村民,修的物件也变成了邻居家的电热水壶或是邻居孙儿的玩具赛车,但他依旧乐此不疲。
“可惜现在没什么人听广播了,老周以前还是村里的播音员呢,现在我们有事要不就当面通知,要不……”永新村党总支书记姚陈峰指着手机说,“就微信上喊一声,我们有村集体微信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