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给鸟儿喂食?要不要帮它搭个小窝?专家告诫我们——
默默欣赏就好,越少干预越好
本报讯 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鸟儿就这样出现,“抢占”本报驻台州记者陈栋家的阳台,筑巢垒窝。昨天,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上围观了直播的网友们也来了兴致,有网友留言,自己家中阳台也有被鸟儿“蹭住”的经历,甚至有的小鸟还住上了瘾,连续多年都来光顾。
难道如今的鸟儿也爱上了城市生活,喜欢与人类做个伴儿?
给鸟儿喂食,有必要吗
小时记者陈栋家的这对鸟夫妻,是一对乌鸫。在浙江,乌鸫是一种很常见的鸟类,属于浙江省的一般保护动物。很多人看到黑色的鸟,第一反应是乌鸦,但很可能是一只乌鸫。
和乌鸦相比,乌鸫看起来更秀气精致一些。它是雀形目鸫科的鸟类,体形中等,成年体长21~29厘米,在鸟界,不算大也不算小。
在城市里,乌鸫为什么常见?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员范忠勇说,不仅乌鸫,还有斑鸠、麻雀、鹊鸲,都是和人类比较亲近的,属于伴人居的鸟类,它们常见,是因为能比较好地适应人类的居住环境。
鸟儿不像人类,它们活得更纯粹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饿肚子。所以适应性强的鸟,一定不怎么挑食。乌鸫就是这样,荤素都吃,尤其喜欢荤的,比如土壤里的蚯蚓、蜗牛,是它们最爱的菜品。
所以小时记者陈栋奉上面包虫,确实很对它们的胃口。但范忠勇并不建议这么做。“没意义,它们靠自己的劳动就能养活自己。”生存、繁衍,本来就是鸟一生唯一的意义。“爱它就去照顾它”的误区,就和人类照顾幼崽一样,总觉得爱给得越多,对孩子越好,实际上“什么都给孩子准备好了,那他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给鸟窝盖一层薄膜,有必要吗
生存的关键性问题,除了吃,就是住了。
鸟儿最大的要求,大概就是安全。盆景、阳台,都是它们中意的筑巢繁殖地。哪怕是人工环境,它们也能适应。
有人会说,最近好像经常看见鸟儿在民居筑巢的新闻,难道鸟儿越来越城市化了?范忠勇倒觉得得出这个结论暂时还没有什么依据,“其实以前也有,只是网络没这么发达,媒体传播也没这么广。”
萌萌哒的鸟儿筑巢孵化下一代,会唤起人类的保护欲,但这种欲望,一定要及时克制。范忠勇看了小时新闻的稿子,还是给记者陈栋一家点赞:没有人为介入鸟儿的孵化过程。“因为就算你帮它们孵化了,但还是没办法教幼鸟觅食、飞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好心想帮忙,其实是帮倒忙,“自然界本身就是优胜劣汰,6个蛋最终也许只能成功养活三四只小鸟,这都是很正常的。有些鸟的幼鸟存活率并不高,像有些鹭鸟的死亡率会达到30%-40%,甚至更高。”
春日多雨,很多人担心,鸟巢会不会被淋湿?小鸟会不会挨冻?陈栋就给鸟窝盖上了一层塑料薄膜。
“这也没什么必要,小鸟淋淋雨也不要紧。雨实在太大了,鸟妈妈会趴上去保护孩子。”而且万一的万一,塑料薄膜积水过多,坍塌下来,反而对小鸟们伤害更大。
所以,身边如果生活着鸟儿,你越少干预,对它们来说,反而是越好的保护。还是那句话,默默欣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