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也要回归“星辰大海”

2021
04-08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在线教育也要回归“星辰大海”

  从今年1月份多个在线教育机构因为打广告“翻车”被中纪委点名,到3月份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在线教育问题建言献策,2021年开年以来,在线教育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考验。

  事实上,在线教育之所以走上风口,就是在一场场考验中磨砺出来的——科技水平进步、教育理念变革、用户教育需求提升、生活方式转变、资本市场助推、疫情防控需要等等,在每一个环节上,在线教育都顺利完成了考验,这才成就了今时今日在线教育行业的如火如荼。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人,占网民整体总数的34.6%。而普华永道根据数据分析认为2020年教育行业共发生265笔融资,交易金额超过633亿元,较2019年的197亿元激增221%,资金持续向头部在线教育机构聚集。  

  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虽然“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曾经攻城略地、无往而不利,但是今天的在线教育依然无法回避一个核心的问题:教育的初衷是什么。

  在线教育回归教育初衷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正如《人民日报》在今年1月底发表评论文章《在线教育,莫背离初衷》中说的那样,对于在线教育机构来说,无论融资规模有多大,都不能背离教育的初衷。要把精力放到教学研发上,守住服务的质量底线。无论科技怎样进步、时代如何发展,在线教育行业不能偏离“教育”二字。在课程品质、教学能力、个性化教学上下功夫,用优质服务留住用户,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良好学习习惯、健康心理等,如此,在线教育才能行稳致远。

  在今年两会上,与教育相关的声音也引发社会普遍关注:

  教育,其实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很多家长们一方面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这种心态恰恰被一些在线教育企业所借用。它们借助社会普遍存在的“唯分数论”焦虑,招揽用户,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有的代表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教育App与在线学习教育平台由于缺乏专业性,不但没有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反倒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下降。比如,部分App可以模仿本人笔记直接代替抄写;一些线上教学产品夸大师资力量,大肆宣传“清北”师资,而现实是清华北大在校生,有的甚至未获得教师资格证;一些“在线名师”只讲所谓解题大招、只教学生如何套用公式却不讲解公式原理……

  坦白地说,在线教育行业离不开科技实力。而“互联网+教育”模式中所具备的科技属性,也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关于“科技创新星辰大海”的论述。在这一层面,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在线教育企业,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理应用“互联网+教育”创新的星辰大海,回归教育的初衷。

  现实问题依然很突出

  但是,在线教育行业现实的情况可能和我们的美好预期有所差异。不久之前,依据国内电商专业消费调解平台“电诉宝”(315.100EC.CN)2020年全年受理的全国480家互联网平台海量用户消费纠纷案例大数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20年度在线教育消费投诉数据与典型案例报告》(下称《报告》)。据该份《报告》显示,退款问题、网络欺诈、霸王条款、虚假宣传是2020年全年在线教育投诉的主要问题。

  《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投诉在线教育的用户集中地前五依次为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占比分别为 9.75%、9.14%、7.11%、6.30%、5.89%,基本集中在一线城市及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这其中尚德机构、嗨学网、对啊网、腾讯课堂、无忧英语、阿卡索外教网、清北网校、英孚英语等教培机构问题相对突出。这也说明了越是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在线教育行业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就越明显,越难以满足当地用户接受教育的真实需求。

  事实上,过去的一年,在线教育平台乱象问题依旧不减,不少在线教育品牌一味抢占市场,片面强调提高分数,忽视了教育的本质,甚至不少机构的老师资质存疑、课程质量良莠不齐,一些老师无心授课,而是一门心思做销售。

  总之,在线教育创业者还是要多想“远方”的事,切莫急功近利。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的指引下,在线教育企业不能片面助推校内应试提分、清北名师、财大气粗等标签,而要把大家擅长的科技创新力量,用于真正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培养中来。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