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社: 一心只为风吹羊草低,塞上牛羊肥
森林是地球的肺,草原是地球的皮肤,能为地球修复绿色皮肤,我觉得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事情,非常有意义。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公社
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下简称国家林草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植物所)研究员刘公社团队选育的中科5号、中科7号羊草品种,这是国家林草局组织审定的首批草品种。
羊草,有“禾草之王”的美誉。然而羊草的结实率低、发芽率低、育种周期长,长期制约着新品种的开发和利用。
26年来,刘公社带领的草种资源与分子育种研究组为国家种质资源库贡献羊草资源260份。构建起从实验室到田间的系统化羊草育繁推体系,研发的中科羊草系列品种在我国内蒙古、新疆、陕西、甘肃等地已得到大力推广。
韧如劲草,留法4年多获博士学位
1958年,刘公社出生在陕西关中农村,在家中6个孩子中排名第五,父母给他取了这个颇具时代特色的名字。他从小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很喜欢提问题。
1981年,刘公社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公派留学研究生中的一员。留学法国的4年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常在实验室里忙到深夜……
谈到初去法国时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刘公社伸出了5个手指:“第一大困难就是语言关,1∶5的付出。上课1小时,我课后就要用5个小时来消化理解,这样才能跟上老师的进度。”
刘公社的法国导师是被称为世界“杂交向日葵之父”的帕特里斯·勒克莱尔研究员。
刘公社是帕特里斯的第一个中国学生,帕特里斯非常喜欢这个像自己一样勤奋的学生,待他如家人一般。
1985年,颇具前瞻性的帕特里斯把刘公社推荐到位于巴黎的法国科研中心C.NITSCH实验室去学习生物技术。导师用一句名言鼓励刘公社:“太阳出生在美国(向日葵起源于北美),但太阳从法国升起了(指法国人发明的世界首个向日葵杂交种),中国也会!”
1986年,仅用4年多时间,刘公社就在法国获得植物生理学博士学位。导师想让他留下来,当时法国处于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科研条件很好。然而,刘公社一心只想回国。
导师虽有不舍,但坚定地支持他。帕特里斯语重心长地说:“刘,你学成回国,我完全理解你。不过,我们一定要继续交往,两个伟大的文明一定要持久交流。”
1986年9月,刘公社回到祖国。他于1986年到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伏雄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工作,是植物所的第一个博士后。从1989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刘公社一直在植物所从事资源植物研发工作。
突破瓶颈,让“禾草之王”重获希望
1995年,刘公社的向日葵研究走到了十字路口。
那几年,他去北方草原考察,看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很多草原都出现了沙化、盐渍化问题,这里怎么发展向日葵?向日葵是一年生植物,春播时耕翻土壤易引起沙尘。种植向日葵虽可帮助农牧民脱贫,但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怎么办?此时,他的另一位人生导师出现了——他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振声的指导。李振声于1993年到1995年多次深入草原调研,形成了一个观点: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和草原地区,草食畜牧业潜力很大。
刘公社忽觉拨云见日,决心开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羊草种质资源研究,率先攻克羊草有性繁殖难题。
在共同开展“北方农牧交错带技术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刘公社和李振声形成了共同的研究导向:开发乡土种质资源,解决草原家畜吃饭问题,同时绿化草原。
相差27岁的两代人,心心相通。
刘公社没有辜负李振声的信任。他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课题、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研发项目等。
他带领团队收集了国内外上千份羊草种质资源,建立了实用的羊草基因资源数据库;验证了18个有育种价值的新基因;建立了SN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实现了对羊草种质资源的高通量精细评价等。
26年间,他带领团队育成了中科1号、2号、3号、5号、7号5个羊草品种,突破了“结实率低、发芽率低”等困扰羊草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2014年,经过3年的测试,刘公社培育的中科1号羊草品种通过了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中科1号羊草品种成为20多年来我国第一个国审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