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飞航班为断臂男孩“二次开门”,体现了“生命至上”的温度

2021
05-04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能不能把飞机叫回来?能不能帮帮我们?”

  据报道,4月30日凌晨,在新疆和田机场,一名7岁小男孩手臂因被拖拉机绞断,需紧急前往乌鲁木齐进行接臂手术。面对已经推出廊桥,准备滑行起飞的飞机,男孩父亲含着泪水向工作人员求助。

  为此,机场紧急协调,将即将起飞的飞机又开了回去。小男孩顺利落地乌鲁木齐,被警车开道一路送往当地医院,紧急进行手术。5月2日,记者消息称,接臂手术完成后,小男孩身体状况良好,目前已经可以进食。

  在这场极为紧张的接力中,机场工作人员、航班机组、警方和医务工作者,用高水平的职业素养和对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了一场生命拉力赛。而这场赛事的对手,是小男孩的残疾甚至死亡。  

  在医学上,断臂重接的黄金时间是6小时到8小时。我们从这场生命接力的时间点上,就能体会到这场拉力赛的紧张程度。

  23:42,男孩一行到机场进行求助。

  23:49,飞机滑回停机位。

  23:54,航班乘务长打开舱门,小男孩登机。

  00:00,航班重新关门推出。00:09,航班顺利起飞。

  1:36,顺利抵达乌鲁木齐机场。

  2:10,男孩抵达医院,进行术前检查和断臂清创。

  3:00,手术开始。

  近3个半小时后,手术完成。

  5月1日的6点26分,下了手术台的主治医生黎立发了一条朋友圈:“不一样的劳动节,生死时速,争分夺秒为七岁的小孩保住肢体……祝他早日康复。”

  这的确是一场生死时速的抢救。

  面对生命的呼救,本要起飞的航班可以再返程,本已关闭的登机通道可以重新开启,即使小男孩父母未买机票,特别开通的绿色通道也将他们先送上了飞机。

  当事机场与机组的选择,不是“破坏固有规则”和“对多数乘客不负责”,其做法恰恰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负责,而对接、协调、操作上的高效,也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专业素养。

  在飞机顺利落地后,机舱里掌声四起。这掌声,既是对机场与机组选择的肯定,也是对人间关爱的赞赏。

  事实上,这些年来,这种充满人性温度的紧急救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并不鲜见。

  在此之前,航空公司开辟绿色通道,护航上海华山医院医生张全保从湖北襄阳“千里送肝”的事迹,就曾广为流传。为此,航班延误了一个多小时,机上100多名乘客也无丝毫怨言。

  而就在今年的1月,在石家庄因疫情按下“暂停键”时,冀京交警紧急接力,3小时内将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从石家庄火速送往北京某医院,救治一位需要做骨髓移植手术的患者,完成了一场“逆行”的生命速递。

  这一幕幕感人的生命接力,充分说明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生命至上已成共识,也体现了相关服务的温度与我们社会的温情。发生在新疆的这场陆空两线生命速递,为此再添生动例证。

  而通过这场“速递”,那位仅仅7岁的小男孩命运就此改变,生命将希望的曙光洒向了他,蕴含其中的温情与关爱,也必将由此继续传递、传播开去。

【编辑:王禹】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