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丝路上的文化明珠(沿着高速看中国)

2021
05-05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串起丝路上的文化明珠(沿着高速看中国)

  一方骆驼蹄印,镌刻千年时光。

  河南洛阳,定鼎门下,车辙、足迹、驼印,遍布90米宽的路面。置身于此,似穿越千余年——唐代胡商跋山涉水,带来西域香料、琉璃,换走茶叶、瓷器……冬去春来,眼前的定鼎门,见证了驼队绵延万里的丝路印记。

  沿中国最长高速公路连霍高速,一路探访历史文化遗产。在这条与“一带一路”多处重合的高速上,连云港西游记文化、安徽萧县书画艺术、开封“城摞城”遗址、隋唐洛阳城、西安古城墙、武威古长城、鄯善木卡姆,仿佛一颗颗耀眼的文化明珠,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中熠熠生辉。  

  保护传承,守住历史根脉

  西出江苏、安徽,行至古都洛阳,高大巍峨的定鼎门耸立地面。进门,地下一层为遗址原貌展示。透过脚下的玻璃,车道石、包砖清晰可辨。

  定鼎门为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南门,一直沿用至北宋末年。站立城楼,俯首北望,占地1300多亩的“两坊一街”(宁人坊、明教坊及天街南段)遗址保护和展示区映入眼帘。地下深埋的,是我国古代隋唐都市保存最完整的里坊遗址。

  历史上的洛阳,几建几毁。遗址地上留存普遍较少,且多数位于建城区,保护难度大。近年来,洛阳通过地方立法、编制城市规划,解决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的矛盾。“为保护大遗址,里坊区遗址上的建筑被搬迁,建成了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和定鼎门考古遗址公园。”洛阳市隋唐城遗址管理处文物保护科科长孙章峰介绍,10多年来,洛阳实施定鼎门等多项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陆续对外开放。2014年,定鼎门遗址申遗成功。

  保护历史文化,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根脉。

  走进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泗水镇光辉村,明长城圆墩段7.1公里几乎完全连续。“500多年来,受降水、风化等影响,长城墙体出现酥碱、脱落、雨水冲沟等问题。”古浪县文物局干部杨文科说。从2013年起,古浪县邀请专家保护修缮,解决了长期危及长城本体安全的病害。墩台上,安装风速仪、测斜仪、裂缝计等,定期给专家传送数据,以便随时观测。

  近年来,武威市实施10个长城保护项目,累计投入8600多万元。加大长城保护执法力度,开展长城保护专项行动。聘请226名长城保护员,建起文物部门、沿线乡镇、村组、保护员4级责任体系。“墙根儿取土、倒垃圾的行为,已经看不到了。”当了6年长城保护员,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新地村党支部书记陈学福感受颇深。

  留住历史根脉,非物质文化遗产尤需抢救保护。在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木卡姆村,几位头戴花帽的维吾尔族乐手,正在一座农家院表演经典的木卡姆选段。大炕上,刚劲潇洒的小伙找准节拍,打起手鼓;一旁,手拉萨塔尔琴的老人引吭高歌。

  《十二木卡姆》是古代新疆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伊州乐的继承和发展,是与唐宋大曲类似的大型歌舞套曲。“它体系庞大,曲牌绵长,完整熟背非常困难。”鲁克沁镇文化站站长吾斯曼·哈木提说。为抢救这一音乐瑰宝,新疆出台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成立研究室、艺术团,出版书籍和光盘,在世界各地举办相关活动。2005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推陈出新,让文物活起来

  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如何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起来?

  4月10日,4000多名马拉松爱好者在古城墙上开跑,拉开了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的帷幕。网友通过直播,领略沿途大明宫、碑林博物馆等文化景点的魅力。自2019年起,西安将体育赛事与遗产保护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城墙、爱护城墙。

  古为今用,《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大型旅游文化演出、新春灯会、大唐风筝荟……西安古城墙越来越有青春范儿。

  推陈出新,河南追求创新、多元的表达方式。今年春节,《唐宫夜宴》节目引来全网喝彩。元宵节当晚,“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再次掀起关注热潮。在舞蹈造型上,《唐宫夜宴》虽脱胎于隋唐,带来的却是谐趣风,尽显少女的娇憨逗趣。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着几座城;龙亭宫,宫摞宫,潘杨湖底几座宫。”在今天的开封城下,约3至14米范围内,共有6座不同朝代城池,层层叠加。如何让古都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开封谋划把老城建成文化产业园区,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