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环湖开发”与湖争地:房产项目侵占滇池保护区

2021
05-06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云南昆明“环湖开发”与湖争地,大量房产项目侵占滇池保护区

  “草海全被房地产围住了。”

  “长腰山从山顶开发到山脚,保护区都干进去了!”

  近日,澎湃新闻()跟随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云南昆明下沉督察时发现,昆明相关区围绕滇池“环湖开发”“贴线开发”现象突出,滇池草海片区贴着保护区红线开发,大量房地产项目与湖争地,环草海25公里湖滨带被房地产等项目侵占;滇池东岸长腰山区域被房地产开发项目蚕食,部分项目直接侵占滇池保护区,挤占滇池生态空间。  

  5月6日上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通报的新一批督察典型案例中指出了围绕滇池的房地产开发问题,直指昆明当地党委、政府在滇池保护治理上“只算眼前账、不算长远帐,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没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滇池”。昆明市迟迟不按《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要求编制出台滇池保护规划,导致滇池保护长期无“规”可循,滇池“环湖开发”“贴线开发”现象愈演愈烈。

  “草海全被房地产围住了”

  4月14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昆明市西山区,在草海周边,打着“城市湿地”“滨海商墅”字眼的房地产广告随处可见。在草海5号片区,宝能集团“滇池九玺”地产项目的售楼处距离滇池一级保护区不足50米,而写有“私享万亩滨海湿地”标语的广告牌则立在了滇池一级保护区内,已然把保护区当做了自家的“后花园”。

  2008年起,昆明市实施“退田退塘退房退人”“还湖还林还湿地”工程。“四退三还”本意是为滇池腾出更多生态空间,但2015年至今,草海片区开发建设了42个地块(占地2463亩)将环草海25公里湖滨带侵占,大量房地产项目与湖争地,“寸土必争”、“寸步不让”。

  西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四退三还”工程中,草海5号片区迁走村民2千多户,约五千多人,而新的开发项目将使草海5号片区增加几万人口。

  “当年好不容易迁出来的地,都盖了房子。”督察人员在现场指出,草海连片“贴线开发”严重挤占生态空间,清水进不去,污染负荷却在增加。

  长腰山变“水泥山”,房地产开发侵占滇池保护区

  在滇池南岸,长腰山是滇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涵养滇池良好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澎湃新闻记者来到长腰山举目四望,整个山体盖满了密密麻麻的别墅和中高层楼房。大量挡土墙改变了长腰山的地形地貌,原有沟渠、小溪被水泥硬化,林地、草地、耕地变成了水泥地,整个山体被钢筋水泥包裹得严严实实,长腰山变成了“水泥山”,基本丧失了生态涵养功能。

  “长腰山从山顶开发到山脚,保护区都干进去了。”督察人员感叹说。

  据督察发现,2015年1月以来,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诺仕达集团)在长腰山区域,陆续开建滇池国际养生养老度假区项目。该项目规划占地3426亩,约占长腰山总面积的92%,规划建设别墅813栋、多层和中高层楼房294栋,建筑面积225.2万平方米。其中,面向滇池区域规划建设别墅390栋、多层和中高层楼房25栋。目前规划项目已全部实施,长腰山生态功能已基本丧失。

  事实上,2016年7月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时督察组就曾指出,诺仕达集团建设的有关项目侵占滇池一级保护区。但昆明市晋宁区及诺仕达集团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在滇池一级保护区毁坏生态林建设了一条沥青道路,并陆续在滇池二级保护区限制建设区违规开发建设房地产项目,至2018年7月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时,诺仕达集团已在二级保护区内建成167栋别墅,占地293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规定,滇池一级保护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二级保护区限制建设区只能开发建设生态旅游、文化等建设项目,禁止开发建设其他房地产项目。

  2018年7月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指出,《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对二级保护区内允许建设的生态旅游、文化建设项目界定不明确,导致一些旅游地产项目“打擦边球”。2018年11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规定在滇池二级保护区限制建设区可以建设健康养老、健身休闲等生态旅游、文化项目。诺仕达集团“借坡下驴”,随即打着健康养老产业的幌子,在滇池二级保护限制建设区内又继续开工建设437栋别墅,共计占地1242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