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英一代”:“不服老”的母亲 “不知倦”的母爱

2021
05-09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今年贺岁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开头,贾玲有一句旁白,大意是说,从她记事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了;以至于她常常忘记,妈妈也曾是个正值青春的小姑娘

  现实生活中的“李焕英一代”,即使到了退休的年纪,却仍然以“无所不能”的中年妇女形象示人,用自己的“不服老”继续为儿女撑着遮风挡雨的“伞”

  对于每一个为生活打拼的人来说,我们陪伴父母的时间还剩多少呢?

  网上曾流行着一道为与父母分处两地的子女出的“亲情算术题”:假如一年只有过年7天能回家陪伴父母,按一天相处11小时计算,若现在60岁的父母活到了80岁,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剩1540个小时,也就是64天。

  如此计算,陪伴父母不能再期待“来日方长”。

  今年贺岁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开头里,贾玲有一句旁白,大意是说,从她记事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了;以至于她常常忘记,妈妈也曾是个正值青春的小姑娘。

  这句台词,引起了无数“80后”“90后”观众的共鸣,以至于那段时间,“我的李焕英”屡屡登上热搜。

  但实际上,真正有时间去影院看电影的“李焕英们”并不多。现实生活中的她们即使到了退休的年纪,却仍然身兼数职:有的包揽了一切家务、化身家庭“后盾”、跻身“带娃族”;有的与孩子分隔两地,把思念藏在心底,隔着手机屏幕报喜不报忧;有的遇到病魔却依旧乐观坚强……她们以“无所不能”的中年妇女形象示人,用自己的“不服老”继续为儿女撑着遮风挡雨的“伞”。

  上有“老老”,下有“小小”

  “这家离了我不成”

  卢芬住在天津市河东区的女儿家,但她没心思去广场跳舞,也顾不上看别人口中津津乐道的《你好,李焕英》。她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来,再把每分钟掰成八瓣儿。

  卢芬今年63岁,是92岁老娘的闺女,37岁女儿的妈妈,5岁外孙的姥姥,她的一天被各种身份及其对应的职责占得满满当当。

  早上7点,“姥姥”卢芬爬起来,给外孙烧一壶纯净水,倒进大杯子里晾着,保证送外孙上幼儿园时,水刚好晾到合口的温度。女儿上班、外孙上学,卢芬一个人在家收拾屋子,手上的活儿不能停。一停下来,就会想起丈夫老孟。

  去年秋天,老孟突发心脏病去世。晚饭时,一大家子人还高高兴兴地吃了顿涮羊肉,到夜里人就没了。快一年了,卢芬始终没走出悲伤,想起丈夫,她随时随地都能哭出来。

  但“妻子”卢芬不能哭太久,因为10点钟,“女儿”卢芬还要去看望妈妈。妈妈已经在床上躺了13年,起初是因为抑郁症,后来又突发脑梗,被彻底困在了床上。

  天气渐热,卢芬惦记着妈妈后背上一片新压出的红印。红印的位置靠近脊椎,一旦发展成褥疮后果不堪设想,她放心不下,每隔一两天就去看看情况,嘱咐保姆曹姨多留意些。

  公交倒地铁,卢芬跑这一趟不容易。曹姨瞧着卢芬每天风尘仆仆的样子就心疼,“大姐你要么少跑两趟,要么干脆在这儿住些日子,我给你做饭、伺候你。”卢芬感动不已,“阿姨人倍儿好,不光对老人上心,还倍儿耐(天津方言,爱)我。”

  但她依然拒绝了。家里请保姆才不过五六年,那之前,给老人喂饭、翻身、换尿布,都是她的活儿。现在有了曹姨,她来了就坐在床头陪老人说说话,“已经很轻松了”。

  卢芬在娘家没有自己的床,她总是睡在客厅的沙发上。老父亲还在的时候,左手屋里是爸爸、右手屋里是妈妈,哪边有动静,她翻身下地就能够着。去年12月,卢芬90岁的老父亲辞世。不到4个月的时间,她失去了两位至亲。

  以往,照顾父母、带小外孙,逢年过节把弟弟妹妹外甥侄女都请到家里吃团圆饭……有丈夫在的日子里,她总觉得他们是一对中年夫妻,虽然整天忙忙叨叨,但还挺有干劲儿。

  老孟在的时候,卢芬一年烫一次头,烫细密的小卷花,好看易打理、保持时间久。55岁之后,起先藏在黑发里的白发开始往外钻,染发的频率越来越高,她买染发剂回来自己染,“我一般买栗棕色的,自然、显年轻。”

  现在的卢芬啥也顾不上了,每日素面朝天,岁月的白撞开人工的黑,从发根爬满发梢。她几乎要认不出微信头像上那个盘复古波浪卷发、穿淡绿色旗袍,对着镜头浅笑的自己了,“不记得是哪辈子照的”。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