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越野赛要重视失温,参赛者要学会知难而退

2021
05-23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5月23日上午,当地救援指挥部通报了最新救援情况,截至早上8点,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作为中国田径运动学院路跑与徒步项目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闫俊涛长期从事马拉松及相关赛事的竞赛组织研究。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闫俊涛认为,无论是强制性装备等“技防”手段,还是比赛的补给、医疗、应急救援等方面,国内的部分越野赛事都要把参赛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失温症与热射病同样可怕

  技防”外部保障都要做好

  闫俊涛也是世界田联、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国际B级丈量员,他经常参与路跑赛事的竞赛组织工作,相关人员会对赛事的组织、医疗保障、安全措施等进行整体评价,协助赛事公司完成竞赛组织工作。

  闫俊涛提到,马拉松比赛出现的热射病被人们更加关注,其实失温症同样可怕,参赛者需要更加重视,“许多参赛者可能觉得没什么,跑跑就热了,其实失温会导致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意识和行动能力,甚至造成死亡。”

  为了预防热射病带来的风险,不少国际高水平马拉松赛事会有专门的天气评价系统,通过在赛道上架设专门的仪器测量局部的高温,并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参赛者。但在越野赛事中,失温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闫俊涛看来,越野赛事一方面要通过“技防”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如要求强制性装备(随身GPS定位、强光手电、保暖衣物等),也要制定赛道难度等级标准、赛道沿途补给站、医疗站及应急救援保障的硬性规定。

  越野救援保障难度更大

  参赛者安全要摆在首位

  不同于城市马拉松比赛,山地马拉松和越野跑的风险更高。闫俊涛强调,2017年《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颁布以来,国内路跑赛事数量飞速增长,中国田径协会也出台了《中国越野跑运动赛事组织标准》,但是因为不需要相关部门的审批,部分越野跑赛事不执行相关规定要求,越野赛事的规范性、专业性与高水平赛事有一定差距。赛事的组织者和参赛者在对赛事的理解方面也存在一定偏差,不管是赛事组织者还是参赛者,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闫俊涛透露,国际超级马拉松协会主席斯图吕曼强调过,超长距离马拉松比赛,赛事安全及救援工作应该放到第一位,“越野赛事的救援难度是非常大的,技术性非常强,救援人员的点位安排、救援方案、救援工具等等,都需要非常专业,关键环节不能省。”

  当意外发生时,组委会既要能够通过GPS定位等技术手段及时了解参赛者的情况,也要按照赛前的预案迅速安排救援。像极端天气等情况出现时,应把参赛选手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应立即终止整个比赛,并按照方案实施救援及收尾工作。

  参赛者应准确自我评估

  迎难而上也能知难而退

  闫俊涛表示,对于参赛者来说,也应准确地评估自身的水平和参赛能力,遵守竞赛规则、敬畏比赛,能迎难而上也能知难而退,能迎接胜利也能接受失败。既要提前了解自救的知识,也要及时果断地向组委会申请救援。

  此次因极端天气引发的公共安全事件,对所有越野赛事从业者都是惨痛的教训。闫俊涛说:“一方面要规范越野跑等 ‘高风险’赛事执行公司的资质认定及从业人员的资格评定,另外要根据赛道难度系统、爬升高度、天气情况等制定完善的赛事体系,赛事体系不同,赛事的救援保障级别也不一样。”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