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欲望乡村生活可能只是想象的“别处”
最近,豆瓣上因为乡村生活,引起了一个小范围的讨论。先是豆瓣用户“夏冰雹”发表长文,讲自己辞掉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居住在浙江西部森林的村屋里,表达了逃离城市和工作后的自由与幸福。但很快,就被另一个豆瓣用户“X316”质疑,这个作者有一年多农村工作和生活经历,此前一直在豆瓣上写《贵州黔东南生活记录》系列,她以自己的经历驳斥“夏冰雹”,“回村生活和回村度假是完全不一样的”。
看了两个人的文章,发现完全没有可比性。“夏冰雹”住的是浙西,她的照片里,村屋堪比别墅,室内装修是民宿风格。浙江统计年鉴说,2019年浙江农村的单栋楼房比例已经达到了89.4%,有的村子就是奔着打造景区的目标建的,更不用说城市生活必备的水电气网。而“夏冰雹”也没有放弃工作,她的工作只需要网络通畅就可以。而“X316”主要在贵州山村,两者间的物质落差,比得上他们间的物理距离。更何况,哪怕走同一段路,欣赏同一片风景,住同一间屋,不同人的感受都可能千差万别,这就叫“甲之熊掌乙之砒霜”。私人体验之间的对比,并不科学。
需要祛魅的可能不是作者的文本,而是读者的想象。就像很多人喜欢看穿越小说,想象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会因某项现代技能而在古代“开挂”,但若真让你回到没有手纸只能用竹片如厕、无处烧水洗澡、没有卫生巾的古代,谁又真的愿意呢?大约15年前,我去茅山的路上借用农家厕所,气味就不必形容了,刚蹲下,就感觉到后面湿乎乎、凉飕飕的东西靠近,回头一看,赫然与一头好奇的猪大眼对小眼。
虽然现在乡村生活与十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习惯了24小时便利店、干净的卫生间、外卖随叫随到、快递送到门口、修理工上门服务的都市生活,真要退守田园,还是要好好掂量的。生活不是度假,做游客和当村民完全不同,尤其不管在哪儿,都不可能靠喝西北风活下去。《生活不在别处:年轻中国人的焦虑与狂欢》这本书里,有一个叫Lydia的年轻人,辞职走天下,把两年工作的积蓄全花光了,最后还是要重新找工作上班。从这一点上说,网友“X316”的提醒是没错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低欲望乡村生活”的真实图景是什么,仅仅这个词就对年轻人存在神奇的吸引力。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客观存在,无论古今中外,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会遭遇迷茫、困顿和疲乏,尽管症状不同,但悲欢相通。被困住了,不知所措,逃离就成了一条出路,成了对抗日复一日无意义生活的“武器”。
想象是一回事,真正的经历则是另一回事。“低欲望乡村生活”对都市青年的吸引,正在于理想的生活总是在别处,理想的生活总是在别人那里。想象本身就是滤镜,它让人忽视真实的柴米油盐和鸡零狗碎,真要娶了林妹妹,要不要关心她的“五谷轮回”?真要嫁了王子,戴安娜和格蕾斯·凯利也并没有幸福一生。还记得毛姆笔下的跛足青年菲利普吗?他的人生理想是“把无意义的人生经历设计成一个精美繁复的图案”,所以不停寻找,从此处到彼处,终有一天,他发现困住自己的枷锁正在于“一直都活在未来,当下的生活总是一次又一次从他的指缝中溜走”“自食其力,娶妻生子直至撒手人寰,这样一个最简单的图案同样是最完美的。”
所以,无论是别人笔下的“乡村”,还是自我想象中的“别处”,都不是“解药”,没有药到病除的神效。但这不妨碍人们去自由选择、亲身经历,毕竟人生的路很长,体验过才知道你最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