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公立医院这样发展

2021
06-05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未来五年,公立医院这样发展

  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医疗关乎民生,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为32.7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5.2%;公立医院人员数为600.2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数为509.8万人。

  如何能够提升公立医院的创新能力和诊疗水平,如何能建立体现约600万名知识分子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如何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就公众关注,国家卫健委和相关领域专家给予了解读。  

  引领新趋势,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推进医学和服务模式创新

  《意见》指出,加强临床专科建设,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建设临床专科,重点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儿科、麻醉、影像、病理、检验等临床专科,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

  对于《意见》提出的“提高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指出,要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牵头作用,以自身优势学科为桥梁,联合下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造紧密型医联体,带动基层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分级诊疗。

  《意见》还明确,要面向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医药卫生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推动原创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的产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制定一批中医特色诊疗方案,转化形成一批中医药先进装备、中药新药。

  “医疗机构应从源头开始关注人口健康问题,引导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运动方式,开展多学科合作指导下的运动功能测评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指导工作,通过多学科协作下的康复治疗减少用药与有创治疗。”乔杰表示,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医疗机构可通过多学科诊疗(MDT),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国家卫健委提供的解读文件还指出,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建设智慧医院。

  激发新动能,建立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

  去年年初至今,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公立医院承担了最紧急、最危险、最艰苦的医疗救治工作,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意见》明确,要激发新动能,建立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公立医院可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鼓励对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

  国家卫健委提供的解读文件指出,要健全医务人员培养评价制度,探索在岗位设置合理、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评审意愿的三级公立医院试点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建立灵敏有序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不包括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

  《意见》对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也做了具体要求,建立动态核增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

  对于广为医务人员关注的职称评价体系,《意见》强调,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探索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论文数量要求。稳慎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探索在岗位设置合理、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评审意愿的三级公立医院试点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表示,关心关爱医务人员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落地落细,要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职业上升通道,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为医务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完善职称管理制度,让医务人员不断提升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构建新体系,提高服务患者的能力

  《意见》指出,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国家医学进步,带动全国医疗水平提升。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补齐短板,提升省域诊疗能力,减少跨省就医。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