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蓝精灵”“开心水”毁了花样年华

2021
06-25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全球新型毒品种类繁多层出不穷极易对青少年造成诱惑和危害

  莫让“蓝精灵”“开心水”毁了花样年华

  ● 近年来,受国际毒潮泛滥影响,全球新型毒品种类繁多、层出不穷,极具伪装性、隐蔽性和迷惑性,极易对青少年造成诱惑和危害

  ● 相较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新型毒品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吸毒者更容易出现兴奋、狂躁、抑郁、幻觉等精神病症状,从而行为失控,造成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 要站在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的高度,深入推进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宣传教育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健康人生、绿色无毒”共识,推动新型毒品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杨蕙嘉

  “蓝精灵”“开心水”“网红减肥药”“奶茶”“神仙水”“跳跳糖”……当这些包装精美、色彩鲜艳,号称有减肥、消除烦恼等功能的“食品”“小药丸”摆到你面前时,当“朋友们”请你尝一下时,你会怎么办?

  很多青少年出于好奇等原因,尝试了一下,从此便跌入深渊——因为它们都是新型毒品。

  近日,国家禁毒委印发通知,部署全国禁毒部门在“6·26”国际禁毒日期间,围绕“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公安部6月24日召开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提出,加强新型毒品防范治理,坚决遏制新型毒品蔓延风险。

  在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法治日报》记者采访多地公安禁毒部门、业内专家了解到,近年来,受国际毒潮泛滥影响,全球新型毒品种类繁多、层出不穷,新型毒品形态各异、五花八门,极具伪装性、隐蔽性和迷惑性,极易对青少年造成诱惑和危害,需要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升青少年对防范、抵御新型毒品的意识和能力。

  青少年防范意识低

  更容易涉新型毒品

  潘某某,男,17岁,初中毕业后在外打工,被陌生人诱惑从而购买毒品吸食;袁某某,男,16岁,在娱乐场所为追求刺激而吸食毒品;陈某,男,18岁,因好奇而购买毒品吸食……从2019年至今,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破获的青少年涉毒案件共10起,其中涉及新型毒品的案件4起。10起案件均为吸毒案件,涉案人数14人,年龄最小的16岁。

  南明公安分局禁毒大队教导员陈明超告诉《法治日报》记者,青少年涉毒主要成因有四个方面:初中毕业后就在外打工,缺乏家庭监管;误入歧途,交友不慎,为合群而吸毒;受到不法分子唆使,出于利益考虑和好奇心而吸食毒品;追求刺激,在特定环境下受到引诱而吸食毒品。

  就青少年涉新型毒品而言,“主要是由于合成毒品具有兴奋、致幻效果,利用了青少年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氯胺酮类毒品在青少年喜欢光顾的各类娱乐场所中开始蔓延,使得青少年滥用此类毒品的现象时有发生。”陈明超分析说。

  “总体来看,我市吸食新型毒品的青少年人数呈下降态势,但仍然存在。”浙江省宁波市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陈瑜说,青少年涉新型毒品违法犯罪,主要来自家庭和自身两方面原因。

  他举例说,家长疏于管教乃至行为失范,导致一些青少年涉毒,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在社会上厮混,甚至自己吸毒,给青少年带来恶劣影响。此外,青少年特定的心理特征使其易受毒品特别是新型毒品侵害。一些青少年把吸食新型毒品看成是时尚、前卫的行为,有的青少年抱着“抽着玩玩”的心态、认为新型毒品“吸一口不要紧”,从而走上吸毒的道路。

  在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文君看来,除了家庭、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缺位及青少年自身对毒品的防范意识较低之外,互联网涉毒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互联网已成为毒品流通扩散的重要渠道,聊天软件、直播平台等媒介出现涉毒问题,作为其最大受众面的青少年群体自然更容易受到波及和影响”。

  毒品种类层出不穷

  损害健康诱发犯罪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已出现新精神活性物质1047种,我国已累计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9大类317种。

  在受访者看来,新型毒品极具伪装性、隐蔽性和迷惑性,是导致青少年涉毒的重要原因。

  “它们的名称极具欺骗性,比如草本兴奋剂、研究化学品、合法兴奋剂、合法快感药……许多青少年因为听着草本、合法而丧失警惕,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开始尝试这些药物。”陈明超举例说,例如“邮票”(新型毒品LSD的俗称)是一种半人工致幻剂,是目前已知的药效最强的精神药品。一般情况下,它比人的指甲还小,多用花花绿绿的卡通贴纸包装,让人不易察觉。但就是这样一片小小的“邮票”,不到几微克,其毒性却是摇头丸的3倍。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