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我是乡村新闻官李木林,我在秦皇山为你讲述100个红色故事……”在清远市清新区秦皇山革命根据地,清远市乡村新闻官、退役军人李木林一边在革命旧址里穿梭,一边将当地的革命故事娓娓道来,通过直播镜头给广大网友上了一堂红色党课。
在清远,革命老区的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3,目前全市共有76处红色纪念设施。丰富的红色资源成为当地党史学习教育的“宝藏库”“活教材”。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清远精心谋划、统筹部署,积极盘活本土红色资源,切实创新学习教育方式,通过现场走访、录制视频、老党员讲党课等形式,线上线下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同时,清远充分发挥好红色资源“存史”“育人”的历史和现实功能,聚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南方日报记者 苏晨
建强队伍
用乡音俚语讲好红色故事
“作为乡村新闻官,我希望这份与北江大地血脉相连的红色基因能够世代相传。”在秦皇山土生土长的李木林既是当地的乡村新闻官,也是当地的讲解员。秦皇山革命根据地作为清远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今年以来,推出《我在秦皇山讲100个红色故事》的专题,用短视频的形式呈现红色历史。
“革命历史不能遗忘,要学习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在清城区,通过开设“街角小讲堂”,将党史学习教育搬到社区一线。在清远南门街,来自清远市糖厂退休的老厂长、老党员钟玉书,向周边居民讲述了清远第一个贫苦农民组织石板乡农会的历史。
据悉,除了乡村新闻官,清远逐步搭建起“9+7”宣讲机制,依托9支宣讲员队伍(宣传委员、道德模范、党员妈妈、清远巾帼、乡村新闻官、社区服务官、在校大学生、退休老党员、退役军人),通过社区微讲堂、思政联盟小课堂、“两新”企业小讲堂、街道乡镇党校、新闻媒体会客厅、红色遗址等,带动各地各部门面向基层开展党史宣传宣讲。
乡村新闻官已然成为清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一支活跃力量。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111名乡村新闻官拍摄短视频、带旅行团,用乡音俚语讲好身边的红色故事;英德市开通“乡村新闻官”频道,大力推送乡村新闻官党史宣讲音频视频;阳山县18名乡村新闻官通过抖音等平台发布相关文章或短视频,总阅读量约150万人次。
深入挖掘
用好红色地标“活教材”
清城区委办党支部前往飞来峡镇文洞村瞻仰纪念碑,结合革命历史讲党课、组织学习研讨;连州市三水民族小学联合三水瑶族乡政府工作人员,举行“用好红色地标,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祭英烈活动,共同前往云雾村烈士陵园,把党史学习课堂搬到现场。
近期以来,清远各地各单位聚焦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通过参观走访、实地研学、课堂学习等方式寻找红色记忆,让红色资源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
为让红色资源“不沉睡”,清远加强挖掘保护,建好红色阵地。投入1048.2万元完成对英德、阳山、连南等地三所烈士陵园修缮升级;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红色旅游线路打造完成对连州梁家水革命烈士陵园升级改造;编撰参战英烈名录、烈士英名录,通过采访革命老前辈、“五老”人员、老退役军人,形成珍贵的口述记录和视频资料,留存红色记忆。
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表示,将通过挖掘保护、创新方式、提质服务等举措,把清远“记忆中的党史”挖出来、存起来、传下去。
创新形式
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
今年以来,清远各地各部门立足实际、守正创新,让党史学习教育“遍地开花”。
市教育局提出全市教育系统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寻访红色足迹”、学习英雄模范等系列活动;市妇联举办“永远跟党走”巾帼大宣讲活动,制定了9条巾帼红色研学路线,开启巾帼红色研学之旅。
在创新学习形式的同时,清远还立足实际办实事解难题,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强大动力,锻造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清远将党史学习教育和志愿服务相结合,开展一系列传承红色基因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动员老党员、老战士、老专家等结合亲身经历和实践感悟讲党课;依托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和文化机构,常态化开展党性宣传教育等。同时,鼓励各地各单位各行业领域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组织党员团员志愿者到社区(村)报到,提供政策宣讲、业务咨询、便民服务、技能培训等服务,切实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始终,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
一线实践
9支巾帼宣讲队伍进基层讲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