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再难出贵子?我命由我不由天!

2020
09-14

资讯

媒体
+
分享
评论
0
BD01 / 综合整理
A-
A+

  ◎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何星辉 金凤

  197次。

  杨兴旺查了197次,终于看到“考生录取信息栏”状态发生了变化。

  录取专业类别:音乐类 录取院校:贵州民族大学。

 

  他要上大学了。

  9月10日,杨兴旺从外地回到母校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第一次见到了属于他的录取通知书——装在红色信封里,喜气洋洋的。

  此前一个月,他在宁夏打工,帮人摘菜,想挣点学费。“全身都晒黑了。”他打趣自己。

  这天是教师节,杨兴旺也再见到恩师——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

  “遇到他,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杨兴旺说。

  01

  望谟县是贵州省的深度贫困县。这里山高坡陡,沟谷纵横。2014年,全县贫困发生率为33.74。

  对望谟人来说,刘秀祥是符号,也是标杆。

  他是全国道德模范,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就在前不久,他获评2020年“最美教师”。

  刘秀祥生于云贵高原深处的小山村。命运很早就对他露出狰狞面目:4岁,丧父;10岁,哥哥姐姐突然离开,母亲精神失常,刘秀祥成为家里唯一劳动力。

  少年的他,想尽办法谋生。挖药材、捡废品、打零工、做家教……抬过钢筋、睡过猪圈。

  求学路,也走得跌跌撞撞。

  2008年,刘秀祥考上山东临沂师范学院(现临沂大学)。他决定将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带在身边,千里北上。

  第一步,就是把去山东的路费赚出来。

  刘秀祥想着,不管怎样,到了山东,再想办法。“只要山东的大学能接纳我和母亲,他们提任何条件我都答应,任何协议我都签。”

  也就是在打工赚路费时,刘秀祥的故事被媒体挖掘、报道。一下子,他成了名人。

  2020年,12年之后,在“最美教师”称号发布仪式上,主持人见到刘秀祥的第一句话是:终于见到当年故事的主人公了。

  是的,大学毕业后,刘秀祥回了望谟县,成了一名特岗教师。

  当年,拼尽全力,刘秀祥才走出大山,逃离贫穷,逃离灰暗的少年时光。

  后来,他回来,是想着,能影响一个人,是一个人。

  早在初中时,刘秀祥就认识了三个和他境遇相似的“弟弟妹妹”。大家都是苦孩子,抱团取暖。

  上大学后,刘秀祥仍定期资助他们。

  但是,三人中年龄最小的妹妹,还是没有把书念下去。

  这触动了刘秀祥。

  “梦想和金钱,究竟哪个更重要?我觉得她不缺钱,我给她生活费,给她学费。但是,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回到家乡,刘秀祥是想告诉跟他一样身处贫困和迷茫中的孩子——人,一定要有梦想。

  “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如果你遇到困难和挫折,你回头会发现,我,刘秀祥就站在你们身后。

  我都可以,你们怎么不行?”

  02

  “特岗计划”始于2006年。该计划每年通过公开招考选聘数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贫困县农村学校任教。在中央、地方事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对中西部农村贫困和边远地区予以特殊支持。

  对特岗教师来说,三年为一个任期。到期后,可以双向选择,自行决定去留。

  刘秀祥很快在望谟民族中学被委以重任。

  工作第二年,他就被提为学校中层,负责了德育处、政教处、团委、历史教研部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任务最重的时候,刘秀祥担着三个班的班主任,给五个班带历史课。

  忙,忙成一只陀螺。

  但刘秀祥给身边人的感觉,是永远精力充沛,永远斗志昂扬。

  刚到望谟县教书时,刘秀祥也发现,学生们浑浑噩噩。上学,仿佛只是为了打发时间。

  抽烟、喝酒、赌博、恋爱、上网……读书,是偶尔干一干的事情。

  于是,刘秀祥干脆把自己的故事作为火种,试图点燃学生心底的梦。

  其实,刘秀祥自我评价为“自尊心强”。

  当年上大学时,因为不想被另眼相待,他曾经把刊发他故事的报纸从学校报刊亭整摞整摞地买走。

  但为了望谟县的这些孩子,刘秀祥一遍遍回忆和讲述自己的经历。

  他开讲座,做巡回励志演讲。

  “梦想太重要了。如果没有梦想,过去生活中那么多坎,遇到任何一个,我都会倒下。”

  他认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就是要“唤醒”。他愿意做燃灯者。

  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家访。

  说是家访,其实也是做思想工作,把孩子们拽回课堂。

  望谟地区,95%以上的土地是山谷丘陵。

  前些年交通不便,刘秀祥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了望谟县每个乡镇,骑坏了8辆摩托车。

  他在摩托车上绑上小音箱,到了地儿,也把附近的老百姓叫来,“把周围人的思想工作一块做了”。

凡注明非“健康日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